手足口病的轻型患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大多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皮损表现为口腔内舌、颊黏膜和硬腭等处可见散在的疱疹或溃疡,患儿自觉口腔疼痛、拒食及流涎。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偶可见于躯干,呈离心性分布。待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多在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在我国,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见,传染源多是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经消化道、呼吸道及密切接触等方法传播,人群对此类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多是隐性感染并没有明显表现,儿童则表较明显,故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小儿的发病率最高。
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根据手、足、口等处的特征性皮损伴随发热症状,即可做出诊断。
轻微的手足口病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如物理降温或者口服降温药物等,并且应做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日常饮食宜清淡,适当休息;口腔损害可用口腔溃疡涂膜剂或利多卡因液漱口以减轻疼痛;皮损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板蓝根颗粒内服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