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心理问诊时医生问起了我的性经历……

心理问诊时医生问起了我的性经历……

作者:林宝珍出处:海峡都市报“我做心理咨询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可医生东问西问,居然问起我的性经历,还问得很详细,心理医生怎么这样喜欢打听别人隐私?”“我孩子的病就是想不开,我就是希望医生多开导开导她,解开她心中的结,可每次来咨询,医生都给她开药,吃药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我已经来咨询好几次了,可医生就是没告诉我该怎么办?这不是白花钱吗?”……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心理咨询的重要性,越来越多人走进了心理门诊。但是并不是大家都对心理问诊有明确的认识,在咨询者中常常可以听到类似上面的抱怨。记者就此询问了多位心理医生。【疑惑

一】医生对性经历“好奇”刘钟先生有轻度抑郁症,曾两次看心理医生,无一例外地被问到过去的性经历,而且“问得很仔细”。他觉得受到侮辱,“医生,怎么可以问病人的隐私?这和我的治疗有什么关系呢?”医生释疑:心理门诊的病人常会面临这样的困扰,医生为什么要问我们最深处的隐私?有些病人被问及此类问题时会勃然大怒,拂袖而去,有的则以沉默代替回答。庄医生解释说,从心理医生的角度出发,人们内心对过去的压抑以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病人日后的态度、行为。所以,一个人在一些具体的、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上的反应和动机可能与过去经历有关,如童年遭遇、性经历等。很多心理咨询医生都会问到与此相关的问题,而作为心理医生,一个起码的职业原则就是替病人保密。当然,心理医生应该循序渐进,在病人觉得安全、合适的时候进行引导。【疑惑

二】医生问诊不着边际张小姐总是处不好与同事的关系,一连换了好几个单位,现在感到很害怕与人交往。在咨询时,她觉得医生围绕她的成长经历不着边际地发问,对她目前的情况却漠不关心。张小姐实在忍不住了,问道:“您干脆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行吗?”医生释疑:许多心理问题是有牵连的,医生必须找到症结所在。就像这位处不好同事关系的当事人,医生发现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被幼儿园的小朋友排斥,由此产生“没人喜欢我,我也不要喜欢他们”的人际关系消极、敌对态度,这种态度一直伴随她,引导她与人作对。所以,询问童年经历等看似天马行空的问题是心理医生在分析病因的需要,就事论事很容易被现象误导,因为人的人格特质与现有的症状常常有潜在关系的。【疑惑

三】医生不能帮我解决问题“医生,我该怎么办?”这是心理门诊中常见的问题,但医生不可能直接回答你该怎么办。医生释疑:庄子森医生解释说,人们有了心理问题才可能想到要心理咨询,而恰恰多数的心理问题不能以简单的说教来解决。心理医生和来访者在商榷、讨论中探讨来访者个性的缺陷,指出个性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当事人能抓到症结所在,思路有方向,就可以自己拿出行动的办法。心理医生不应替当事人做决定,而是帮助人学会聪明地作决定,医生提供的是观点与方法,疏导患者的心理症结,最后的主意还得自己拿。实际上最重要的也不是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当你面对新的困扰的时候,你变得有能力自己去面对、去解决问题。所以,心理咨询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健全人格、心理成熟、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服务。【疑惑

四】心理咨询不能立竿见影小吴因减肥而引起抑郁症,她前后咨询治疗了一年多,福州几家大医院的心理医生她几乎都看过,可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她的家人就质疑,心理治疗到底有什么效果?医生释疑:有些朋友不能接受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渴望“速战速决”。然而和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相同,心理障碍的去除也有一个治疗和巩固的过程。不是只要聊聊天,吃点药那样简单。许多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当事人的素质基础关系密切,就像一座冰山,积雪已久,没有主观改变自我的愿望,没有恒久的决心是难以让冰雪消融的,所以来咨询时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心理治疗还要切忌有问题就找心理医生,稍有好转就以为“大功告成”,放弃治疗。心理咨询需要的是医患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很多来访者是下意识带着某种个人预期来要求医生“应该……”,这是无意识中想要引导医生接受自己的外行思路来给自己治疗,非专业的医生很容易被当事人引导,而陷入治疗的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