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HIZ(纤维环高亮区域)与盘源性腰痛的关系

HIZ(纤维环高亮区域)与盘源性腰痛的关系

对于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来说,提到HIZ,纤维环的高亮区域,不仅是患者不好理解,其实好多临床医生也同样如此。说实在的,隔行如隔山,大部分脊柱外科医生对这个独特的病理现象并不理解多少(这是真实的现实,因为就算是脊柱外科医生也有偏重的专业内容,更不要说是大骨科医生了),大部分的医生对这个现象的理解,就是椎间盘有破口了,就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一个似乎确凿的诊断依据了,这样的临床思维就是盲人摸象,甚至很有可能南辕北辙了。

HIZ和盘源性腰痛有关系,但是有HIZ不见得一定是盘源性腰痛。

1椎间盘重要结构之一就是纤维环,好比汽车的轮胎的橡胶皮,橡胶皮破裂轮胎漏气,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往外面渗漏,首先是该组织对其周围的神经结构产生炎性化学刺激,好比我们的胃液是有消化作用,一旦胃穿孔了胃液渗漏到腹腔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其二,人体对破口有自发的修复作用,体现在使得该破口部位长入血管组织,进行自动填充和修复,而这个修复组织又不是这个部位应该有的结构,于是新长的组织就会持续地嵌顿在破口内,对周围的神经结构产生刺激和影响。

上述两点是椎间盘源性腰痛产生症状的主要原因。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2HIZ的出现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就是说有了纤维环的破口,不一定就会在核磁共振上显示出来。就是说,有了HIZ说明有破口;没有,不是就是一定没有纤维环破裂。这个原因就是上面节段阐述的机制。只有当破口内长入了足够的血管炎性组织后,核磁共振才能显示出来。所有,有得患者腰痛明显,但是由于核磁没有HIZ,好多医生就想当然的认为不可能是盘源性腰痛。其实过段时间后再查核磁就能发现。有的一开始核磁上所见HIZ很小,后来变大,也是有的。这样的患者,我的临床见得很多。

3盘源性腰痛的诊断的确比较困难,所以医生和患者大都会自发地倾向于关注HIZ这个似乎是唯一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表现,也不为怪。

4所以,核磁看到HIZ,说明椎间盘破裂;没有,不能说就是没有破裂。那么,无论在哪个阶段,最为可靠的诊断就是椎间盘造影。5造影的作用是:a纤维环破裂,造影剂会泄露出来,透视时候就可以看到而证实。

b部分患者核磁上没有HIZ,但是临床表现指向盘源性腰痛的话(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此时造影价值就很大。

c造影,不仅是发现有否泄露,破裂,同时一定要确认造影时有没有诱发平时一样的腰痛,这个就是椎间盘造影阳性。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唯一真正可靠的检验还是椎间盘造影,核磁上无论有没有高亮区域HIZ,都不是最后的论据。当然,核磁的影像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6有纤维环破口,一定就会有盘源性腰痛么?答案是不见得。有了破口,就会有炎性肉芽灶长入,长入一定会有痛么?答案是不见得。每个人的情况反应都不一样。但是,有破口,一定是椎间盘的损伤,只是要看每个人的造化了。

7造影很重要。但是,对造影的解读更加重要。因为造影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并不是血常规,白细胞超过多少就是异常,而是靠操作医生的判断来确认的。所以,有经验的医生,首先要将所有的可变因素固定才有可能得到可靠的结论。

首先要操作正确,然后推入椎间盘内的药物容量要准确,(就是正常的椎间盘,如果推入不合适量的药物也会诱发疼痛),推入药物时椎间盘内压力的正确评估等等。还有,患者的反馈是否真实可信也很重要。总之,发现有纤维环的高亮信号区域,HIZ,并不就是盘源性腰痛,没有的话,也不能排除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盘源痛,需要大量的临床检验,和细致耐心的甄别思考。

上述所有的病理变化,由于太过于微观,传统的开放手术下是无法观察到的,所以大部分脊柱外科医生(没有内镜微创手术经验的话)无法有对该病的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而熟练微创内镜技术的医生,在常年的积累后就有可能对该病产生直观的敏感性,这是现实。我的科普文章内还有其他有关盘源性腰痛的阐述,大家可以参考阅读,以至于全面。这是一个患友的两个时期的核磁共振上的HIZ的变化过程。症状一直在,但是影像有改变。这样的典型的病例,我还有几个,找时间会上传。有助于大家理解。上面两图是之前的核磁,红圈内是高亮区域,很小。下面两图是一年后复查,高亮区域明显扩大,但是症状依然存在,也没有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