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摧毁。
目前已知的有四种方法:
1、地面用激光武器攻击卫星,这个苏联在六七十年代就做过。但是限于目前的激光技术还相对比较落后,只能做到将卫星“致盲”一段时间,而无法硬烧毁。
2、地面导弹攻击。火箭(导弹)能将卫星送上去,自然也就能击毁。
3、战斗机飞行到超高空,用导弹击毁卫星。美国做过这种实验。
4、反卫星卫星。顾名思义,发射一颗自身带有动力和装备的卫星,去攻击或者捕获敌国卫星,如果是捕获卫星且此反卫星卫星仍会返回陆地的话,勉强可以算是“击落”吧。据说中国做过相关实验。
以上四种,目前中美俄在技术上都可以做到。
击落是不存在的,应该说是击毁。卫星上天后是很难落下的,我国最早的卫星东方红一号现在依然在太空中飞行。卫星在太空中飞行是不用能量的,除非换轨。
目前击毁卫星的方法大体有两种
一.激光:激光击毁两种方式①烧毁卫星所携带的各种探测仪器(光学,红外等各种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加装防护装置,设置阈值等手段防护。②烧毁卫星机体,直接融化它。破坏卫星整体结构。对比这两种方法,①的方法对激光的要求比较低,但是效果可能较差。②的方法对激光要求比较高,但是效果好。
二.物理碰撞:这种方法就很简单。就是用各种各样导弹去撞击卫星,陆基的,海基的,空基的导弹去撞击就行。
不过,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你预先早知道那个卫星是敌对国的卫星,还有这些卫星的运行轨道。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黑客技术黑了对方的卫星也可以。不过这种方法不是很干净。
补充下,击落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成本是远远高于击毁的,因为你要去用一个可控航天器去捕获它,然后降低它的速度,才可以使它坠毁。
当然可以,反卫星试验美、俄、中都开展过,最近印度也进行过反卫星试验,只是选择难度较低的低轨目标而已。
(以下内容是从互联网公开信息中摘抄并补充完善)
2005年,中国首次用“SC-19”火箭进行了反卫星武器试验,但以失败告终;2006年,中国第二次用“SC-19”反卫星导弹进行试验,依旧以失败告终。2007年1月11日,中国在西昌再次发射了一枚“SC-19”反卫星导弹,该导弹精准命中轨道高865公里,重750公斤的报废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SC-19”反卫星导弹(又称“DN-1”反卫星导弹)是在KT-1(开拓-1)四级固体燃料推进太空运载火箭的基础上研制而成;DN-1反卫星导弹通过近距离爆炸的打击方式,能有效摧毁中低轨上的卫星。
2010年1月,中国又进行了第二代反卫星导弹DN-2的试验。与DN-1相比,DN-2不仅具有拦截范围大、机动性更强、速度更快、反应时间更短等优点,其毁伤方式也有所改变。DN-2采用动能撞击攻击方式,与DN-1大范围杀伤不同,其在打击精度上有更高的要求。另外,DN-2的攻击方式会减少太空碎片的产生,显得更环保。
2015年,中国进行了第三代反卫星导弹DN-3的试射工作。2015年11月1日在中国新疆进行了DN-3反卫星导弹试验,而这是中国第8次进行反卫星武器试验。DN-3反卫星导弹具有更先进的目标捕获系统,具备更快的飞行速度,拥有高达3.6万公里的打击范围,可以打击静止轨道的地球同步卫星(这也是轨道最高的卫星了;极轨卫星虽然远地点轨道高度更高,但是近地点轨道高度也低啊)。而且这能与美俄反卫星导弹打击的范围相媲美。正是DN-1至DN-3反卫星导弹试验成功,让我国完全掌握低、中、高轨道卫星攻击的能力。
除了在反卫星导弹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国在反卫星卫星上的成就也可圈可点。
反卫星卫星(又称拦截卫星)是指,利用己方卫星打击、摧毁或拦截敌方在轨卫星的卫星,其属于反卫星武器。中国在2010年便试图用“实践十二号”卫星撞击另一颗在轨卫星;2012年,中国发射的“实践十二号”卫星,在经过一系列机动变轨后,成功将一颗在轨试验6号卫星撞出轨道。
2013年7月,中国连续发射“实验七号”“创新三号”“实践十五号”卫星,其中“实验七号”卫星配备了机械手臂。中国这次要做的试验是,让配备机械手臂的“实验七号”卫星在接近“实践十五号”卫星3公里处进行变轨,然后利用其机械手臂捕获“实践十五号”卫星。这种反卫星手段被称为“卫星捕获技术”。
目前,美国是卫星捕获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毕竟其曾多次成功进行卫星捕获技术试验。与反卫星导弹、反卫星卫星相比,卫星捕获技术虽然难度大,但其智能化程度高、能重复使用,还不会产生太空碎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不仅已掌握上文提及的所有反卫星手段与技术,还正在研制双用途共轨卫星;该卫星能监视或攻击敌人卫星。
卫星与其他战场攻击目标相比,难度主要是距离远,容易之处是几乎相当于静止目标,谁都知道它什么时间在哪,而卫星不会躲避。
即便发现有敌人要攻击卫星,在它打到卫星之前,谁知道对方升空的反卫星导弹打的是哪颗卫星?让谁去机动躲避?
并且对方攻击卫星,基本都会选择卫星飞到本方领土上空再攻击,这时候难度最低;而这时卫星恰恰不在本方地面站遥控遥测范围之内,想通知卫星机动也做不到啊。至于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代价真的挺高,并且绝大部分卫星是没有这项功能的,飞到地球另一面基本就是失联状态。
另外还有一点,几乎所有卫星在轨道机动状态是不能工作的,恢复工作状态也需要时间,这也是战时让卫星机动规避不可行的原因。
面对反卫星武器,卫星其实就是活靶子,只要你够得着它,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可以,苏制萨姆6反卫星导弹
必须是可以的。
美国当初的星球大战计划中,有一个击落、击毁敌方卫星的方案,这是作为拦截敌方导弹的辅助措施进入星球大战计划的,有四种方法:
1.用卫星撞击敌方的卫星。
2.用航天飞机捕获敌方的卫星。
3.从航天飞机上发射导弹,令导弹在卫星边,近距离爆炸,以摧毁敌方卫星。
4.用陆基激光武器或星载(天基)激光武器摧毁敌方卫星。
2010年1月11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标志着我国反导技术已经与美俄比肩;2007年1月11日,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一枚开拓者1号系列火箭携带动能弹头,以反方向8公里/秒的速度,击毁了轨道高度863公里,重750公斤的已报废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这是自1985年美国发射ASM-135反卫星导弹摧毁P78-1人造卫星以来首次成功的人造卫星拦截试验,标志着我国早已掌握了反卫星技术。
其实在战争中,不一定要将其击落 ,只须让它失去作用就行了。
看在什么轨道,就用什么手段,不同轨道用不同的方式,底轨(1000km以下)可以用火箭直接打下来,火箭打下来也不是辣么容易,要了解目标卫星的轨道参数,模型,这些都是基于地面观察外推出来的,然后才能打一发火箭击落。中高轨道陆基火箭打的话会有难度,考虑空基平台发射击落,相关研究美国已经有了,当然我国嘛。。。也不差,感兴趣可以百度一下我国DN-2型导弹(当然,我们这个不是美国人污蔑的反卫星导弹试验,仅仅是一个有科学目标的科学实验而已)。还有就是中高轨考虑打格斗卫星毁灭之。。。
作为中国目前最强大的反卫星武器,动能3从诞生之日起,牵手投足都受尽了美国的关注,因为我国的这种武器一旦发起攻势,任何国家的远距离重型装备,都将瞬间失去其打击意义。
我国的卫星杀手就是动能3拦截导弹,作为一款能够打击美国全境的武器,许多人愿意将东风41与动能3放放一起做比较。
但与东风41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不同的是,动能3的打击方式完全是一种新概念,所谓分导式多弹头就是指在制导装置母舱中含有多个战斗部,而我国东风41就能含有,10枚热核弹头,在发射之后,母舱会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分批释放这些弹头,此就能达到一次发射打击,多个目标的目的。
若是需要打击同一个目标,这10枚弹头就会朝一个目标滑翔而去,以实现威力的最大化,而动能3导弹只有一个弹头,并且不会爆炸,这也是他的打击方式,有别于传统导弹的原因。
作为一种拦截导弹的动能3重量极轻,本身不携带战斗部的他,主要依靠自身坚硬的钛合金骨架,对目标进行撞击,伴随着极快的飞行速度,动能3的弹头不仅能摧毁敌方的卫星更能对敌方其他重型军事设备造成杀伤。
可以,另外今年三月印度也宣布成功摧毀了一顆衛星。
但是要注意凱斯勒現象,以軌道速度運行中的衛星萬一爆炸,飛散的碎片引發的連鎖效應可能會將通訊技術打回60年代
以下搬自百度
凯斯勒现象(Kessler Syndrome)或碰撞级联效应是由美国科学家唐纳德‧K‧凯斯勒於1978年提出的一种理论假设。
该假设认为当在近地轨道的运转的物体的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将让这些物体在碰撞後产生的碎片能够形成更多的新撞击,形成级联效应,意味著近地轨道将被危险的太空垃圾所覆盖。由於失去能够安全运行的轨道,在之後的数百年内太空探索和人造卫星的运用将变得无法实施。
可以。KKV,激光,其它航天器捕获。
可以,但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会受到他国的制裁。即使是间谍卫星也不能击落。
出激光武器,反是超过卫星速度的武器都可以击落卫星。
卫星是可以被击落的
ASM-135
RIM-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