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多篇论文涉嫌造假。科学论坛PubPeer网站上能检索到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涛的论文已超过60篇,已有7篇论文的作者针对质疑进行了回应,其中3篇论文作者承认存在图像误用,4篇论文作者通过原始图像进行说明,其中一些回应已得到质疑者的认可。
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人人都憎恨。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学术领域中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学术环境比较浮躁,一些人在名利的诱惑面前心态失衡,某些监管制度的严重缺失,这又为他们打开了方便之门;另外,学校要争排行,一般很难对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审查。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量化管理学术和科研;有人认为是高校的学术浮躁所致,各高校盲目拔高标准、盲目定位;也有人认为是我国大学的制度缺失使然。这些分析都不无道理,也的确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不管是制度缺失,还是学术浮躁、抑或是教育产业化,都只是产生学术造假的外在原因,究其根源,其实还是大学精神的缺失。为了取得某些奖励而努力做科研,就不是一个可取的、正常的目标。这次披露的现象就是论文抄袭拼凑,目的也很清楚,完全是为了发论文、争取个人名利、评比较高的职称,这样的目的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
学术造假这种行为该不该严惩呢?国家对于科研都是有经费补贴的,学术造假无疑是对科研资金以及科研资源的浪费,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浪费,会破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公平正义。部分人的投机取巧,势必造成他人的不公平对待,被抄袭者数十年寒窗苦,一朝之间就被窃取,慢慢就会形成不正之风。从学术界现在的运作情况来说,不管是通过繁琐与耗时的调查发动程序,还是通过撤稿或警示的公告方式,或是对造假论文所造成的损害进行弥补与控管等等,目前的做法都还不能有效地抑制或遏制造假论文的产生以及其危害的蔓延。治理高校的学术造假,呼唤我们重建和弘扬大学精神,社会期待着高校的学术回归理性和尊严,也期待着大学精神的重塑。
真正的创新,就是做原来前人没有想到的一些研究内容。做这样的研究,就要有自己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做科研,还是应该为了中国科技事业更加发展,或者从更大的方面,为了人类文明和进步能有较大的贡献,或者解决其他专业和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学术界来说,博士和硕士发表论文是一件很严格的事情,所有的东西必须都是自己研究出来的,千万不能有借鉴的行为,更不能造假,但是南开大学校长被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质疑说他论文上的图是通过ps来得到实验数据的,根本就不是自己做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这个指责一出,学术界一片哗然,毕竟论文造假本来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更何况造假的主人是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而且这个而且这个学者现在还担任着顶级大学的校长,引领着很多学子的前进方向。
经过调查发现只是整个实验过程是不存在造假的行为,但是存多处存在图片误用的现象,可以发现整个过程有些不严谨,对于这种图片误用的现象,我觉得要惩罚,但是没有必要严惩,毕竟这并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只是叶瑾言不严谨的问题,进行一些惩罚起到警告作用,我觉得就足够了,更何况这样的一位学者可以说是国宝级的人物,惩罚太重,可能会有些伤人心,但是这个惩罚也不能太轻,太轻的话是没有办法让人记住这件事情的,很有可能下次还会再犯。
南开大学校长名为曹雪涛,他在26岁的时候就被授予了博士学位,28岁的时候更是被破格提升为教授,这样的履历足以让很多人惊叹,因为一般人大学毕业后也就22岁上完研究生之后也是25岁,而且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26岁能够获得博士的头衔,可以说是很了不起了,41岁的时候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院士,越是这个头衔是很难获得的,如果没有重大的贡献,是没有办法获得这个头衔的,所以南开大学校长的履历看起来是十分的辉煌,一时被指责学术造假,让人有些难以相信。
这些年总有教授会被曝出学术造造假的行为,又或者是冒领底下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的论文,将他们的论文据为己有,这些人一旦被调查出来,无一例外都受到了严惩,但是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人,因为事件背后有巨大的利益在吸引着他们,如果能够顺利发表论文,那么他们将会获得一些利益,而且在评职称或者是其他方面有着更加显著的优势,再加上研究生博士生的论文即使被占据也不好申冤,所以很多导师都会心安理得的占据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论文。
校长都这样,这样大学二流了
处理结果:罚酒三杯!
误用别人的那叫抄袭,误用自己的那叫伪造,你说该不该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