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咱们先说说马克沁原理。
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爵士(Sir Hiram Stevens Maxim)是一个英国武器设计师,他观察到步枪在射击的时候会产生强大的后坐力。于是研究如何利用后坐力使子弹上膛。研究的结果就是马克沁机枪(Maxim gun)。
所谓的马克沁原理其实就是枪机短后坐使机枪。
如果我们看马克沁机枪的机械结构图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是一把内部利用曲轴和杠杆完成上弹,击发和抽壳的枪械,其动力来源于子弹击发所产生的后坐力——就是现在说的枪机短后坐原理。
这是一个现代很普遍的枪械击发机构。
如果是炮的话,也的确有很多机关炮利用的是相似的机构原理。
其设计最接近的就是25mm的M242 Bushmaster(大毒蛇机关炮)了
这也是一个采用开放枪机的短后坐原理的机关炮。
目前最大口径的这个原理的炮是是ATK的Bushmaster III 机关炮,其实这个炮就是大毒蛇机关炮的放大版本,可以发射35mm和50mm的弹药(不同炮管)
ATK目前正向62mm努力,力图继续放大大毒蛇机关炮发射62mm炮弹。
但目前的问题是口径越大,后坐力控制越难。到最后后坐力控制机构将做的越来越大,这就抵消了机关炮的火力优势。同时,由于炮弹直径不断提高,导致供弹机构运动距离过长,这样的话射速也会不断降低。所以继续发展更大口径的枪机后坐机关炮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所以很可能ATK的62mm炮很难搞出来。
而目前主流的机关炮设计是使用埋头弹90度供弹的方式了。
看下面动图:
这样的话供弹机和炮身是分离的,依靠一个转轴不断的将弹药输入到弹膛里面。这样一来口径就可以做的更大,但这个就不是枪机后坐原理了。
另外,很多人认为的马克沁原理是水冷原理。
这个设计只是通过向枪管外的套筒注水使得枪管能够尽量冷却的设计。并不能算是马克沁机枪独有的。很多机枪其实都是用这样的原理冷却的。
如果说水冷套筒冷却的炮,那么就多见于舰炮了。
我们在很多舰炮上看到过炮管上接着一根橡胶管。
这个管子就是水冷系统。一些速射舰炮每分钟高达30-70发的射速,在这个射速下,是需要利用冷却水冷却炮管的。原理则和马克沁的水冷枪管是相似的。
如果我们近距离的去观察朱姆沃尔特驱逐舰上的Mark 51 海军炮的话:
同样我们会发现这根冷却水管的存在。没错,这炮也是水冷的,口径:155mm
马克沁重机枪使用的自动原理叫做枪管短后座,就是利用枪弹的后座力,让枪管和枪机一起向后运动一段距离,然后枪机完成退壳重新上膛等一系列动作。
马克沁机枪的枪管短后座方式,现在使用这种自动方式最多的是小口径高射炮。
这种枪管短后座到了炮上,就是炮身短后座式,这种自动方式是单管自动火炮的一种比较普遍使用的自动方式,各种中小口径自动炮都有这种自动方式,其中高炮用的最多,象中国的59式57高炮就是采用这种自动方式。
高射炮由于对于射速要求比较高,所以
对于这种内动力的自动方式用的比较多。
大口径高炮,由于炮弹太重,可以自己退壳,但是装填还是要人工重新装填。
类似要求的还有反坦克炮,这些对于火炮的射速有一些要求的,都是会让火炮可以自动退壳。
这种自动方式后座力小、循环时间短、理论射速高,而且可以控制后效期末开锁、开闩和抽筒,抽壳条件好。不过,这种结构比较复杂。
通常这种自动方式在中小口径自动火炮上用的比较多,不过象大口径自动炮会有一个自动退壳的动作,但是由于大口径自动炮的炮弹比较重,所以再次装填还是要重新用人工或者其他的装弹机构。
图片来自网络。
限制火炮口径的是制造材料的强度。口径越大,自动部分的重量越大,而且是呈立方级数递增。口径增大一倍,炮闩重量增加7倍火药体积增加7倍。膛压增加一倍,炮管厚度至少增加1倍!但是推动炮闩的火药气体力量只增加一倍。自动机构运动加速度降低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射速降低到四分之一。
如果12.7毫米马克沁机枪射速600发每分钟。那么25.4毫米马克沁机枪重量增加3倍,射速可以降低到150发每分钟。
国产九五式25毫米高射炮射速600发每分钟。国产S-60式57毫米高射炮每分钟70发。
60毫米以上的机关炮还没有看见过。自动火炮的口径在20~30毫米之间比较常见。小了单发威力不够,大了速度不够,因为会影响火力。
无限制!
首先掰扯一下枪炮的定义。枪炮都是身管发射武器,口径在20毫米以下都称之为枪,口径大于20毫米就称之为炮。如果从这个定义来看,那最大的无非就是20毫米了。二战中有不少飞机就用到了20毫米机关枪/炮。
至于说马克沁原理的最大口径,应该是目前的舰炮吧,127口径还是150口径的。现代驱逐舰为啥只装一门主炮,就是因为有这种机关射速高,一门炮能顶几门陆军的炮,火力支援足够了。而对舰作战则是导弹,基本用不到火炮。
目前比马克沁更科学、更轻便、更先进的机枪/炮比比皆是,为什么还在死磕一个不太实用、射速又低,精度又差,且很过时的设计呢?
制造机关连珠炮,是决不能的。炮弹的射击频率必须低,频率高了,摩擦系数大,炮管很快就会烧红变形,最后爆管,炸膛。就是水冷也不行。水会沸腾喷射出来,水量减少,照样烧红,炸膛。
根据战场所获得的资料,用多管火箭炮,效果更好。多管火箭炮解决了单根炮管承受连珠炮弹连续摩擦的问题。达到火力密集成片杀伤的效果。
当然有,1920年代英国的李.囡菲尔德兵工厂根据一战经验在7.7口径约维克斯(英版马克沁)机枪的自动原理上研制了呯呯机关炮。
这种机关炮在二战时期作为英国海军上的防空炮大量生产与装备,在英、加、澳、印度等奖联邦海军一直用到1960年代。
感谢您的邀请,让我们先谈谈Maxim的原理。希拉姆·史蒂文斯·马克西姆爵士(希拉姆·史蒂文斯·马克西姆爵士)是英国武器设计师,他观察到步枪在射击时会产生强烈的后坐力。因此,我们研究了如何使用后坐力加载子弹。研究的结果是马克西姆枪。所谓的马克西姆原理实际上是一种短后坐力机枪。如果我们看一下Maxim机枪的机械结构,可以看到这是一种使用曲轴和杠杆完成装填,射击和脱壳的枪支。它的力量来自子弹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也就是说,现在是螺栓作用的短后坐力原理。这是一种现代且常见的枪械射击机制。如果是枪,确实有很多机枪使用类似的机构原理。最接近的设计是25mm M242 Bushmaster。这也是使用短开枪原理的开放式机枪。目前,这种主炮的最大口径是ATK的Bushmaster III机炮。实际上,这门大炮是蛇形机炮的放大版。它可以发射35毫米和50毫米弹药(不同的枪管)。ATK目前正在朝62mm的目标努力,试图继续扩大大型Viper加农炮来发射62mm的炮弹。但是当前的问题是口径越大,控制后坐力就越困难。最后,反冲控制机构将做得越来越大,这将抵消机枪的火力优势。同时,随着壳体直径的不断增大,进给机构的运动距离过长,射速将继续降低。因此,继续开发更大口径的后座力枪不是明智的决定,因此很可能很难提出ATK的62mm枪。当前的主流机枪设计是采用90度沉头子弹进给方式。看下面的动画:在这种情况下,弹药进给器和枪身是分开的,依靠转轴将弹药连续喂入弹膛。这样,可以使口径更大,但这不是重新拧紧螺栓的原理。另外,许多人认为的Maxim原理是水冷却原理。这种设计只是通过将水注入到枪管外部的套筒中来使枪管尽可能冷却。它不是Maxim机枪所独有的。实际上,许多机枪都是使用此原理冷却的。如果用水冷套冷却水枪,则在海军水枪中更为常见。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海军炮上的枪管上都装有一根橡皮管。该管道是水冷却系统。一些快速射击海军炮的射速高达每分钟30-70发。在这种射速下,需要冷却水来冷却枪管。其原理类似于Maxim的水冷桶。如果我们仔细观察Zumwalt驱逐舰上的Mark 51海军炮:我们还将发现该冷却水管的存在。是的,这把枪也是水冷式,口径:155mm
不在乎尺寸重量的话会大的难以想像吧,极限应该是材料本身能承受的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