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
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及尼采的影响,而他又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不过他却主张用渐进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1、1884年发表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
2、1892年发表的现实主义讽刺剧《鳏夫的房产》。
3、1893年发表关于妇女问题的剧本《荡子》。
4、1900年发表《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
5、1903年发表阐述自然哲学思想的第一部作品《人与超人喜剧与哲学》。
6、1907年发表历史剧《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
7、1908年发表关于家庭和婚姻问题的剧本《结婚》。
8、1914年发表论文《战争常识谈》。
萧伯纳(1856~1950年),是爱尔兰著名作家。生于都柏林一公务员之家。曾当过抄写员、会计,赴伦敦后开始创作。1884年参与组织费边社,鼓吹用改良主义方法改变资本主义。早年致力于小说创作,后转攻戏剧。主要作品有《艺术家的爱情》和《鳏夫的房产》。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篇演说发表于1926年。
主要作品
●《卡希尔·拜伦的职业》(Cashel Byron's Profession)
●《鳏夫的房产》(Widowers' Houses)
●《圣女贞德》(Saint Joan)
●历史剧 《卖花女》(Pygmalion)
(1964年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当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等八座小金人。)
●《魔鬼的门徒》(The Devil's Disciple)
●《人与超人》(Man and Superman)
●《伤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
●《华伦夫人的职业》(Mrs Warren's Profession)
●《巴巴拉少校》(Major Barbara)
●《苹果车》(The Apple Cart)
●《医生的两难选择》(The Doctor's Dilemma)
●《长生》或《千岁人》(Back to Methuselah)
●《凯撒和克娄巴特拉》(Caesar and Cleopa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