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拨到三四年前,那时候选择一部旗舰手机非常简单,如果你喜欢 iOS,就买最新的 iPhone,如果你喜欢 Android,就选最新三星 Galaxy S 或 Galaxy Note。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三星上下半年的这两条产品线就是安卓机皇的代名词。
在过去的两三年,依托于三星在屏幕、半导体等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Galaxy S 和 Galaxy Note 依旧在产品上维持着很高的水准。在极客之选(微信号:GeekChoice)的产品推荐栏目《极客荐》中,Galaxy S 或 Galaxy Note 也总是会出现在高端 Android 手机的推荐列表中。
Galaxy S9+ 和 S9
不过从 2017 年上半年的 Galaxy S8/S8+ 开始,Galaxy 旗舰进入到了一个「平稳期」,每一代产品都在进行创新和改进,但外观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直到 Galaxy S10/S10+ 这一代。
旗舰机里最轻薄的手感
Galaxy S10/S10+ 的设计风格相比以往的 Galaxy S 系列产品有了明显的区别,整体从偏圆润变得更加硬朗,更接近 Galaxy Note 的设计语言。
手机正面,Galaxy S10/S10+ 依旧采用了 Galaxy S6 edge 以来一直坚持的左右双曲面屏幕,曲率半径相比上一代产品有所缩小,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误触问题。如果你还是感觉日常使用中有边缘误触的情况,可以在应用商店里安装 Good Lock 和 EdgeTouch,手动屏蔽屏幕边缘的部分区域,从而解决误触问题。
磨砂金属中框的 Galaxy S9+
中框部分,Galaxy S10/S10+ 从 Galaxy S9/S9+ 的磨砂回归到了 Galaxy S8/S8+ 上的亮面铝合金材质,白色、绿色版本为银色,黑色版本的中框颜色稍深一些。
右侧中框中间的 Bixby 按键继续得以保留,不过系统设置里已经可以为单击、双击这颗按键定义其它功能(其中有一个必须是打开 Bixby),左侧的电源键位置有点靠上,单手不太容易够到。
从中框看过去,手机前后的两块 3D 热弯玻璃依旧为对称设计,玻璃边缘和金属中框的过渡非常连贯,中间没有塑料包边。
转到背面,可以看到 Galaxy S10/S10+ 上横向排列的相机模组,包含了三颗不同焦距的摄像头以及闪光灯、心率传感器,Galaxy S10 和 S10+ 在这一区域的配置完全相同。
Galaxy S10 提供了炭晶黑、皓玉白、琉璃绿,其中琉璃绿只有 8GB+128GB 可选,另外两个颜色则有 8GB+128GB、8GB+512GB 两种可选,不过 Galaxy S10 系列的所有版本均支持 Micro SD 卡拓展(会占用一个 nano SIM 卡槽),存储空间应该不是多大的问题。
Galaxy S10+ 的 8GB+128GB 版本同样提供了炭晶黑、皓玉白、琉璃绿三种颜色,在此基础上,Galaxy S10+ 还增加了陶瓷黑、陶瓷白两个采用陶瓷后盖的版本,容量有 8GB+512GB 和 12GB+1TB 两种。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买 Galaxy S10+ 同时还想要 512GB 或者 1TB 的内置存储空间,只能购买陶瓷后盖版本。
相比玻璃后盖版本,陶瓷后盖的 Galaxy S10+ 要重了 23 克,不过好在 Galaxy S10/S10+ 的重量控制相当「黑科技」。
在分别配备了同尺寸较大的 3400 毫安时、4100 毫安时电池容量的情况下,Galaxy S10 和 S10+ 的机身重量居然分别只有 157 克和 175 克,陶瓷版 Galaxy S10+ 的重量为 198 克。作为对比,和 Galaxy S10+ 尺寸接近的 iPhone XS Max 重量达到了 208 克,华为 Mate 20 Pro 为 189 克。
明显低于同尺寸竞品的重量,配上 7.8 毫米的薄机身和前后双曲面设计,为 Galaxy S10/S10+ 赋予了当前旗舰手机里最为轻薄舒适的好手感。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轻薄的机身中,Galaxy S10/S10+ 还配备了旗舰机中最为全面的硬件规格,包括无线充电、NFC、3.5 毫米耳机插孔(WCD9341 codec,随机附送了一副音质不错的 AKG 耳机)、外放效果顶级的双扬声器、IP68 防尘防水、支持 USB 3.1 Gen1 的 USB-C 接口,三星的堆叠能力令人惊叹。
Dynamic AMOLED 面板,超声波屏下指纹
顶级的 AMOLED 面板是 Galaxy 旗舰机的标签,在 Galaxy S10/S10+ 上,三星为屏幕面板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 Dynmic AMOLED(动态 AMOLED),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屏幕规格。
不考虑圆角切割带来的影响,Galaxy S10 的屏幕对角线长度为 6.1 英寸,Galaxy S10+ 为 6.4 英寸(和 Galaxy Note9 相同),分辨率均为 3040X1440。
相比去年同期 Galaxy S9/S9+ 的 5.8/6.2 英寸,Galaxy S10/S10+ 的屏幕尺寸都要明显大了一圈,不过凭借着更窄的左右边框,Galaxy S10/S10+ 的机身宽度并没有明显增加。
Galaxy Note9
和同为 6.4 英寸屏幕的 Galaxy Note9 相比,Galaxy S10+ 的机身宽度要窄了 2.3 毫米之多,也就是左右各窄了 1.15 毫米。考虑到 Galaxy Note9 的左右边框并不算宽,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提升了。
当然了,Galaxy S10/S10+ 屏幕部分最大的变化无疑是右上角。
Galaxy S10 和 S10+ 都采用了屏下开孔技术,其中 Galaxy S10 为单摄,而 Galaxy S10+ 为双摄,除了一颗 Galaxy S10 同款的 1000 万像素前置,还有一颗 800 万像素的景深头。
和早些时候上市的 Galaxy A8s 类似,为了不让开孔部分影响显示内容,三星在 Galaxy S10/S10+ 上也选择增加了顶部状态栏区域的宽度,让状态栏可以完整将开孔部分完整「包裹」进来。日常使用中,这个位于屏幕右上角的开孔基本不会带来什么麻烦,在「刺激战场」等部分 app 中,系统会默认将状态栏区域空出来,避免开孔区域对视野的影响。
此外,三星还针对开孔部分设计了一些动画,在人脸解锁、自拍等场景时会在开孔周围显示动态变化的圆圈。如果你愿意折腾的话,还可以通过一些第三方 app 来充分「利用」Galaxy S10/S10+ 的开孔,这里我们推荐一下 Hidey Hole 和 Energy Ring,前者提供了大量可以隐藏开孔的「缺德」壁纸,后者则可以为开孔增加电量显示、呼吸灯等功能。
至于开孔方案相比「刘海」、「水滴」等全面屏方案的优劣,这就是一个相当主观的问题了。
就我自己来说,在分别将 Galaxy S10 和 S10+ 分别当主力机用了两周左右之后,我个人认为开孔是一个比「水滴」更加「顺眼」的方案(「刘海」就不提了),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开孔方案的屏幕外框是完整的,相比「水滴」方案会少一点割裂感;其次,在一些横屏操作中,手掌的虎口会自然地「挡住」开孔,体验会稍好一些。
虽然屏幕开孔方案可能会有些争议,但这种方案对于屏占比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还是对比去年的 Galaxy S9/S9+,Galaxy S10/S10+ 屏幕的上下边框都有了大幅度的收窄。在保留兼具扬声器功能听筒的前提下,Galaxy S10 和 S10+ 的上边框比 iPhone XS 还要窄一些,下边框也仅仅比 COP 封装的 iPhone XS 宽了一点点。
得益于 Samsung Display 在小尺寸 OLED 领域「独孤求败」的地位,过去几年里 Galaxy S/Note 的屏幕一直代表着智能手机行业最顶尖的水准,Galaxy S10/S10+ 也是如此。
客观的测试数据就不说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 Display Mate 的详细测试。在最高亮度、色域覆盖、屏幕反射率、HDR 支持等等方面,Galaxy S10/S10+ 都是目前智能手机的最佳或最佳之一。三星还表示,Galaxy S10/S10+ 的屏幕降低了 42% 的蓝光(在普通模式下,不需要专门打开护眼模式),理论上会降低屏幕带来的视觉疲劳。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 Galaxy S10/S10+ 还简化了色彩模式,从之前产品的四个简化为鲜明、自然两个,其中「鲜明」模式下的色彩依旧会偏艳一些,不过程度相比之前的「自适应」模式有了明显的收敛,自然模式支持全局 icc 色彩管理,可以对包含 icc 信息的 sRGB 和 P3 图片自动进行转换。
至于显示效果,在我使用过的所有手机中,Galaxy S10/S10+ 的屏幕是最佳且没有之一的,好看且又不会过分浓艳的色彩风格(「鲜明」模式)、户外强光下优秀的可视性、比 iPhone XS 高出一档的清晰度让 Galaxy S10/S10+ 的屏幕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可挑剔的地方。
在 Galaxy S10/S10+ 的屏幕下方,三星还配备了首发的超声波屏下指纹。
相比起目前常见的光学指纹,超声波屏下指纹可以采集到指纹的 3D 纹理(光学只能采集 2D 数据),理论上安全性更高。此外,由于不需要光学指纹那样依赖 OLED 屏幕的光线采集数据,Galaxy S10/S10+ 可以实现完全的息屏解锁,当然前提是用户按对屏下指纹的位置。
实际使用中,Galaxy S10/S10+ 的超声波屏下指纹在识别速度上的表现挺不错,只要位置按对,无论手机有没有亮屏,Galaxy S10/S10+ 基本可以做到「一碰就解锁」。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超声波穿透距离的限制,贴膜可能会对 Galaxy S10/S10+的屏内指纹带来干扰。建议大家在为 Galaxy S10/S10+选择贴膜时,优先考虑类似出厂时手机自带的软膜或者是超薄的 UV 胶钢化膜。
除了超声波屏下指纹,Galaxy S10/S10+ 还提供了人脸解锁功能,识别速度相比之前产品有了巨大的提升。如果你不是那么在意安全性,人脸解锁配合抬手和双击亮屏不失为另外一种方便的生物识别方式。
骁龙 855,全新的 One UI
Galaxy S10/S10+ 的硬件配置没什么意外的,国内(包括港澳台)依旧是骁龙 855 平台,韩国、欧洲等地区为 Exynos 9820。
Galaxy S10 和 S10+ 的散热方式略有区别,Galaxy S10 采用了热管散热,内部空间更大的 Galaxy S10+ 用上了碳纤维液冷散热系统,散热表现会稍好一些,高负载下能提供更好的持续性能输出。
「周边」的配置上,Galaxy S10/S10+ 做的也都很全,Wi-Fi 6(802.11ax,智能手机里首发)、蓝牙 5.0、双频 GPS、aptX 系列和 LDAC 编解码协议一个都不少。
至于系统流畅度,从骁龙 835 开始,只要手机厂商不强行「负优化」,旗舰机的流畅度已经没有太多问题了,搭载骁龙 855 的 Galaxy S10/S10+ 自然也没压力。日常的 App 启动、多任务切换,还有各种主流和非主流的游戏,Galaxy S10/S10+ 都没什么压力,和其它搭载旗舰芯片的手机一样。
充电部分,Galaxy S10/S10+ 标配的依旧是「熟悉」的 15W AFC 快充头,实测约 1 个半小时可以将 GalaxyS10+ 从零到 100%。
Galaxy S10 和 S10+ 还支持无线加速充电和无线共享充电,其中无线快速充电的兼容性非常好,市面上有不少第三方的无线充电板可以对 Galaxy S10/S10+ 进行无线加速充电。
至于无线共享充电,虽然 Galaxy S10/S10+ 的功率可以到 4.5W,不过考虑到损耗问题,目前更大的意义还是对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电池容量较小的设备进行补电。Galaxy S10/S10+ 支持有线充电和无线共享充电同时使用,用户可以在使用数据线给 Galaxy S10/S10+ 充电的同时,打开手机的无线共享充电功能,然后给其它支持 QI 无线充电的设备进行充电。
续航方面,3400 毫安时的 Galaxy S10 表现中规中矩,算不上差,不过重度使用坚持一整天会有些难度,4100 毫安时的 Galaxy S10+ 续航会好不少。
相比起硬件,软件体验反倒是 Galaxy S10/S10+ 上更大的亮点。
Galaxy S10/S10+ 出厂直接搭载了基于 Android 9 的 One UI 1.1(Galaxy S9 系列和 Note 9 也已经升级到了 One UI),比起之前的系统,One UI 在系统界面和动画效果上都做了大量的改变,说是「脱胎换骨」也不夸张。
系统的界面设计更加简洁,在大多数的内置 app 中,三星对单手操作进行了优化,默认将内容和主要操作区域放在屏幕下方。
此外,在更加简洁的界面背后,One UI 依旧提供了丰富的选项,比如可以通过手势或者按键呼出的单手模式、集成了「药丸键」滑动切换多任务功能的虚拟三按键、可以为每一个 app 单独选择电源模式、丰富的 AOD 选项等等。
如果你愿意折腾,三星还提供了一个功能极为丰富的「第一方」系统界面修改工具 Good Lock。
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 EdgeTouch 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功能,Good Lock 还可以实现众多的个性化调节,为全面屏手势增加左右侧滑返回、自定义侧屏灯光效果、修改多任务界面、修改快捷设置面板、自定义导航条…… Good Lock 全部能够搞定。
后置三焦距三摄,一流的拍照体验
前置方面,Galaxy S10 和 S10+ 搭载的都是 1000 万像素的 IMX374,镜头光圈 F1.9,支持自动对焦(绝大多数智能手机的前置都没有自动对焦),罕见地支持 4K 30p 视频录制,Galaxy S10+ 还多出了一颗 800 万像素、F2.2 的景深头。
从硬件规格上看,Galaxy S10/S10+ 的前置依旧是旗舰机里的旗舰水准,自拍的成像素质和视频录制品质都很出色。在 DxOMark 的前置评分中,Galaxy S10+ 拿到了 96 分,领先所有竞争对手,排名第一。
后置部分,Galaxy S10 和 S10+ 采用了相同的「长中短」三焦距三摄设计,具体参数如下:
广角主摄:1200 万像素,单像素 1.4 微米,全像素双核对焦,F1.5/F2.4 可变光圈,光学防抖 2 倍焦距长焦:1200 万像素,单像素 1.0 微米,F2.4 光圈,光学防抖 超广角:1600 万像素,F2.2 光圈,泛焦,无光学防抖 有趣的是,这次 Galaxy S10 和 S10+ 三颗后置摄像头的传感器全部为三星自产。
功能部分,除了场景优化器(类似国产国产手机的 AI 场景识别)、实时瑕疵提示、动态照片、RAW 文件(专业模式)等「常规」高级功能,在 Galaxy S10/S10+ 的照片保存设置中,用户还可以选择超宽变形修正(对超广角镜头照片进行畸变矫正,建议打开)、自拍脸型修正(自拍时自动修正脸型)。
视频部分,Galaxy S10/S10+ 可以支持到 4K 60P、1080P 60P 拍摄,不过 4K 60P 状态下不能叠加电子防抖。此外,Galaxy S10/S10+ 还有两个特殊的功能:
第一个是录制 HDR10+ 视频,可以最大化动态范围,不过 HDR10+ 需要支持的设备才能正确回放,否则就是画面会灰蒙蒙的;第二是超级稳定,这个功能有些类似 GoPro 7 的稳定模式,原理是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然后用激进的电子防抖将画面大幅裁切到普通广角,获得可以媲美云台的稳定效果,在白天录制视频时非常好用。
以下样张均使用 Galaxy S10 或 S10+ 在自动模式拍摄,打开场景识别器。
超广角
广角
超广角
超广角
广角
广角
广角
超广角
广角
广角
超广角
广角
广角
长焦
不出意外,Galaxy S10/S10+ 的主摄可以提供足够旗舰级的画质,测光、对焦、成像速度等拍照体验方面也都无可挑剔,特别是对焦,近期不少旗舰机为了「大底」或高像素换用了不支持全像素双核对焦的传感器,导致对焦体验普遍有所下降,Galaxy S10/S10+ 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和去年的 Galaxy S9/S9+、Galaxy Note9 相比,虽然 Galaxy S10/S10+ 的主摄规格看上去一样,不过成像风格明显不太一样,Galaxy S10/S10+ 的 HDR 策略变得更加激进,场景识别之后的色彩风格也更加饱满,拍出来的照片宽容度更高、色彩更浓艳。
更加难能可贵的事,Galaxy S10/S10+ 这三颗不同焦距的镜头之间的表现非常接近,白平衡、HDR 的参与程度都差不多,这意味着用户在拍摄时可以根据环境和题材的不同,放心地选择最适合的焦距。
广角
超广角
这一点看上去可能并不起眼,不过在我将 Galaxy S10 和 S10+ 作为主力相机使用的一个月里,反倒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使用「长中短」三个焦距以提供最灵活的拍摄体验已经是目前中高端手机最主流的多摄方案,不过由于三颗摄像头在传感器、镜头上的巨大差异,想把这三颗摄像头的成像风格保持一致是非常困难的。
在 Galaxy S10/S10+ 之前,我体验过的所有后置三焦距的手机,没有任何一款手机可以保证三颗镜头拍出来的颜色基本一致,多数是一个镜头一个颜色,明显影响拍摄体验。
对了,Galaxy S10/S10+ 其实还「隐藏」了一个手持夜景功能。
不过这个功能的呼出门槛实在太高了,需要在相机设置里先开启场景优化器,然后打开场景优化器里的「明亮的夜晚」选项(这里还有个「星暴」模式的选项,不喜欢后期自动加星芒记得关掉)。
设置好之后,如果拍摄的环境光线非常暗,Galaxy S10/S10+ 会有一定概率启动手持夜景功能,在 2-3 秒的时间里连续拍摄多张照片,然后堆栈出一张更加明亮、细节丰富的夜景照片。
由于手持夜景对场景、拍摄时间、稳定程度都有更高的要求,用户不太可能把它作为一个日常的模式来用,不过三星现在这种方式着实过于隐蔽,希望三星在之后的系统更新中,可以把这个功能拿出来做成一个单独的模式。
最后总结一下相机部分。
过去几年,在几家头部智能手机厂商纷纷在相机领域「狂奔」的大背景下,各家厂商旗舰机的相机表现水准一直在快速提升。
相比竞争对手,Galaxy S10/S10+ 通过算法优化、保证了画质足够有竞争力的前提下,在拍照体验和成像稳定性上拿出来了更高一级的表现。此外,如果你喜欢拍 Vlog,画质、防抖、收声表现都不错的 Galaxy S10/S10+ 还是 iPhone 之外,又一款优秀的 Vlog 工具。
Galaxy 十年,机皇归位
从 2010 年发布第一代 Galaxy S(i9000)开始,三星 Galaxy S 已经走到了第十个年头。
Galaxy S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虽然有 Galaxy Fold 这样的「未来旗舰」强势抢镜,不过在 Galaxy S10/S10+ 这两款「常规」机型上,三星依旧拿出来了继 Galaxy S8/S8+ 以来最大的诚意。
从屏幕、工艺、拍照等传统强项的持续打磨,到设计、系统、指纹等方面的大幅进化,Galaxy S 在它的第十代产品上完成了一次全方位的大升级。
一句话总结的话,三星 Galaxy S10/S10+ 是我们眼中目前最佳的 Android 手机。如果你对 iOS 和苹果生态没有执念的话,我们认为,Galaxy S10/S10+ 还是目前最佳的智能手机。
(照片:豆腐店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