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编者按怎么写

编者按怎么写

编者按语是报刊编者对新闻或文章加的提示性说明和重要批注。

“按”是“按语”的简称,“按语”也写作“案语”,就是写在前面(或后面)的话。过去的文人,写一点关于某事的主旨、相关情况、说明等叫做“案语”,后来也写作“按语”。

编者按,通常是作者表明写作的出发点,或者是说明。为了让读者通过这个说明看得更明白或者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增加的一些特别的说明引导。

也有一些通过编者按来进行避免内容牵扯法律的部分,来告知阅读者内容的来源,或者某些保护自身利益方式。如:编者按:感谢XX给予本内容大力的支持。或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无抄袭或商业用途,侵犯版权请联系XXX。等等。

编者按语同义,言简意深,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可以针对文中的观点或材料表达编辑部的意见,又可以提示要点并借题发挥,是一种特殊的编辑任务。

扩展资料:一般说来,编者按分为以下几种:

1、介绍性

一般来说,篇幅比较长的,说理比较深奥的文章,适合下这类的编者按。对于篇幅比较长的,以梳理情节,归纳主题,点出最大特点为主要内容;对于比较深奥的文章,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文章大意复述出来为重中之重。

2、评论性

一般来说,特点不甚鲜明的文章,编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分析加以凸现,以便于读者快速把握;还有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或者观点,也非常适合这种编者按。

3、综合性

这类编者按就有以上两种编者按的特点,只是在具体的撰写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去确定编者按的侧重点,或以介绍为主,或以评论为主,或二者兼顾。因而,以上两种编者按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这类编者按中,都不可偏废。

参考资料来源:

一般说来,编者按分为以下几种:

介绍性

一般来说,篇幅比较长的,说理比较深奥的文章,适合下这类的编者按。对于篇幅比较长的,以梳理情节,归纳主题,点出最大特点为主要内容;对于比较深奥的文章,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文章大意复述出来为重中之重。

评论性

一般来说,特点不甚鲜明的文章,编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分析加以凸现,以便于读者快速把握;还有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或者观点,也非常适合这种编者按。

综合性

这类编者按就有以上两种编者按的特点,只是在具体的撰写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去确定编者按的侧重点,或以介绍为主,或以评论为主,或二者兼顾。因而,以上两种编者按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这类编者按中,都不可偏废。

扩展资料

编者按语是报刊编者对新闻或文章加提示性说明和重要批注的工作。有时和编者按语同义,言简意深,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可以针对文中的观点或材料表达编辑部的意见,又可以提示要点并借题发挥,是一种特殊的编辑任务。

在两种情况下应加编者按:(一)新闻或文章反映了新事物、新问题、新经验、新见解,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精神,又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需要编者加以引导。(二)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闻或文章,需要向读者推荐或进行说明,提请读者注意,以扩大宣传效果。编者按的运用灵活多样,可以根据需要放在新闻或文章的前面、中间或结尾。加在最后的称“编后”;也有单独成章的,称“编者的话”。我国近代中文报纸最早采用编者按的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参考资料:

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也称作编者案(editor's notes)。 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就是编者(不是作品的作者)对作品的解释或引申。

编者按可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待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编者按一般放在报道的文前,有时也放在文章的中间。

编者按一般由责任编辑撰稿,经复审、终审者审定;有些重要的编者按,往往由出版单位负责人撰稿。

部分书刊中有编者按,常用醒目字体标示,以引起读者注意。编辑应该了解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写编者按,如何写好编者按。

期刊中关于一期文稿、一组文稿的按语,一般由编辑部负责人撰写;针对一篇文稿的按语,多由责任编辑撰写。

今天看2012年公务员的申论考试题发现有一题,是让考生写一篇“编者按”,“编者按”是什么?什么题材?如果您也不知道,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编者按的写法。

我从意义上理解为:具体而不杂乱,提领而不拔高,赞扬而不谀美,批评而不贬抑,建议而不代庖,依循而不照抄!

举例:

【岁月珍藏】那些流淌在时光隧道里的童年旧事【三】看露天电影(天堂云鹰 )

【编者按】儿时的记忆是心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对那个年代物质的、精神的回忆是否都可以用化学、物理原理来解释?我们对儿时食品味道的回忆,那是味蕾的一种化学反应,不再有美食能超过儿时的味觉;我们对儿时电影、歌曲的回忆,那是一种物理的共振反应,不再有作品能超越这种共鸣。(灵湘223)

这一篇编者按,以深有同感的共鸣,把作者的文章推领出来,以恰当而真切的比喻,引起读者全新的体验,可以说是循着作者的思路,渲染了一种更加优美的情致,为原文增色不少。

从手法上大概是:总结型,引导型,举例型,形容型,无用型!

举例:

【岁月珍藏】旷野的小屋 (项德林)

【编者按】大漠黄沙是枯燥无边的,大漠深处的生活是孤独寂寞的,大漠之中的心呢?是一种希盼与等待相交的情形吗?一定是的,只要心中有那个信念,五月雪就会如约降临。(灵湘223)

这篇编者按,总结、引导、形容、催化,各种手法交错编织,尽管短小、却很贴切,可以称得上是标准的编者按手笔。

我的态度是:不同于作者的观点的“冒犯型”;坚决维护作者荣誉的“尊重型”;不知道别人是否采取“中立型”或者“调和型”?

举例:

【文苑随笔】爱情鸡尾酒(编辑推荐) ——电影笔记三十六 (慕容诗茵)

【编者按】“女人的心动有时候让人莫名其妙,往往是一瞬间的事,然而这几秒钟凝聚和爆发的情感却可以绵延一生”。暗恋,是人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一种不能与他人分享,甜蜜痛苦的情感。无论男女,这份暗恋之情,会保留心间,直至一生。这份情,打动的不仅是女人,男人也是如此,多数人都向往得到这样的至美情感,当然也会感动于这种至真。本文与影评中道出爱情的一个侧面,也让我们知道,爱情真正是无私的,很多时候不需要回报。(灵湘223)

对于爱情,有各种各样的看法,那体验都是“惟我的”,因此观点不尽相同,这篇文章以独特的角度,阐述分析了别样的感悟;而灵湘的编者按的精彩之处,在于她不但把握住了作者的脉搏、咬住了文章的关键所在,而且把这种独特的感受推举到不能再高、却又没有超出范围的程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充分理会作者的主旨、全面感受原文风貌,是谓“尊重赞美型”的典范。

以上观点,敬请批评,不当之处,期盼指正。欢迎讨论,百家争鸣,繁荣园地,齐心合功。

(一)编辑与交流

fan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范文网】

这一节也属于小引子。

虽只是实习,但也算是了解基本规则和一般操作了,每天都登陆好多次,不停地看统计,而杂文区稿件不多,大部分时间只是在看,或自己偷偷做测试,很少真正去操作,偶尔给人审核几篇。通过做编辑,看编辑,换了个角度看网站,变了个身份看文章,不时有一些心得与感想。这些东西,鬼觉得应该表达出来给大家分享,交流,评析,讨论,互相学习,共同完善,于是就有了此文。

当然,因为鬼才刚做几天,说的只是这几天的见识,这些日子的感受,可能有的话看起来很可笑,但也希望经验足,技巧多,资深,优秀的编辑多写这样的文章,既是帮助编辑,又是帮助作者,更是帮助自己,至少我不会这么迷茫。只要有了感受,发现好见解,找到好方法,都说出来,没有班门的献丑,只有打开身心地交流,相处需要的是更全面地更深入更彻底地交流,因为这世上总有新手,而越来越多的人也都是新手。况且再完善的自己也肯定有缺漏,相对于他人的赞美与听话,反责与羞骂更有价值。

(二)文章与题目

这一节是写给作者的。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鬼并不这么看,如果没有真正的人生经历和足够的生活体验,如果没有开阔的眼界视野和贴实的身心感受,如果没有对美的执着追求和一颗善良的心,就算书读得再多,也一样写不好文字。

鬼喜欢胡思乱想,也喜欢写文章。外之“文章”者,内之“思绪”也;而思生于“感”,绪在于“理”。平日多观多探,慢慢自然文“厚”,常时多感多思,慢慢自然字“深”,生活复杂,世界广大,人情世故,风景无数,处处有感,无时无思,浅浅一语,根本道不出心中所想,小小一笔,根本写不完脑中所念;孤而多抒多发,慢慢自然语“顺”,静而多抠多理,慢慢自然言“精”,时光飞速,人生苦短,珍惜自己,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时间,珍惜自己所处之世,珍惜自己所见之光,珍惜自己所望之景,珍惜自己所遇之缘,寻伤而愈之,聚闷而吐之,拾碎而合之,觅缺而补之,见异而观之,闻奇而叹之,赏美而赞之,境困而生梦,人苦而生愿,病残而生完,梦者,美篇也,愿者,真意也,完者,善心也。

看文,先看题目,选文,先选题目。题目者,文之招牌也。招牌精彩,读者才会来;内容精彩,读者方再来。如何使招牌精彩?如何使内容精彩?这就各有各的功夫,各有各的技巧了。慢慢找,慢慢学,慢慢练,慢慢来。但一定要有目标,做人,就努力做个优秀的人,写文,就努力写出优秀的文。先躲着练实力,功夫深厚了,才能在世上越闯越顺手,一不经意就闪光,若实力不够,没有功夫,位置再好也站不了多久,再亮也会很快熄灭。

鬼最常用之思路,就是尽量与众不同,若是人云亦云,那还不如不说。凡世上,是人者,皆有好奇之心,故而应人所好,努力唱出“新”声,立“新”论,出“新”题,写“新”文,努力写出“奇”感,立“奇”论,出“奇”题,写“奇”文。尽量无门无派,异笔奇书,努力突破,独创一格,而不是一直模仿某某家的手笔,重复某某圣的理论,因为别人的观点再好,也只是别人的,别人的文章再好,也不过是陈词老调。前人之知识,不是不学,而是学完而转化之;前人之技巧,不是不用,而是在新的领域用。鬼以为,引人之美文,不如未闻之奇文,夺目之佳品,不如未见之新品。

(三)审核与推荐

这一节也是写给作者的。

鬼以为,文章,几乎就是人的脸。至少要有两个要求:一,要清洗干净;二,要整洁美观。

这几天投来的文章,基本上都看过了。编辑审核文章,先看作者的态度:有的文章,立意虽妙,但其语句和段落都乱七八糟,不知道怎么整合;也不知道;有的文章,语句虽好,但其标点符号却太乱了,没办法改,更没办法发;还有的文章,看起来很经典,却发现是从网上复制来的;字数太少的文章,退稿的理由就很充分了;另外,脏话又多又白的文章,肯定是不会发的。如果作者写文章的态度不端正,在自己的脸上乱画,编辑又怎么能通过呢?只要态度端正,爱护并细刻自己的文字,看着清爽而美丽,编辑才会喜欢。

关于推荐。

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同的,同样,每个编辑的喜好,也都是不同的。有时一篇很好的文章,却让编辑反感,可能就不会推荐;而有时一篇很平常的文章,却很博得编辑欢喜,也一样可能会推荐。但不管编辑在主观上的喜好与情绪是什么,但所审文章的实力与内涵是客观存在的:一篇非常精致非常优美的文章,就算编辑很讨厌那些观点,也不得不推荐;而一篇观点很得编辑认可的文章,若其态度轻便,错字连篇,就算编辑很想推荐,却又实在找不出推荐的理由,这种时候也是很无奈的。所以,文章的推荐与否,主要和根本的部分,在于作者。审核文章的权力,似乎在编辑手上,但文章好坏的权力,仍然在作者手上。

鬼才初战,推荐度是非常宽松的,只要稍微好一点,都会推荐;有时就算一般,为了鼓励作者,也会推荐。不推荐者,只有一个理由,之前已经连续推荐得太多了。当然,这种推荐态度并不好,会降低精品文章的质量,而且有点弄虚作假。但编辑肯定是希望看到好文章的,好文章能推荐得事所当然,而不会觉得有所理亏。作者投稿,肯定是希望被编辑推荐的,拿破仑说,如果没这希望,就不是好作者。文章是不是精品,该不该推荐,作者在投稿之前,心里应该要有个数。

作者在下笔之前,就应该力求精品。

多给编辑一些该推荐的理由,毕竟,编辑是很被动的群体。

(四)关于“编者按”

终于进入最后的主题了,开始就吐了这么多,不知道还有没有气。

鬼来的时间短,审核的文章很少,这周几乎没写文章,但却非常喜欢写“编者按”。鬼以为,写“编者按”是很开心的事情,比写文章更有趣,更有意思,更快乐,也更有收获。因为写“编者按”,是一种综合而快捷的“读思写”训练,编辑一直得看很多文章,而且得以最快地速度把文章看完,但又得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出文章的主题,抓住文章的核心,勾出文章的亮点,还得尽量仔细地把文章变得完善,带着责任地把文章发出去,当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得认真地写“编者按”。

审核的数量可以求,审核的速度也可以求,但要建立在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的基础上。

写“编者按”,是对文章的粗略总结与大体介绍,而总结,介绍,都是人所需要磨练的能力。一篇篇幅很长方面很广内容很多的文章,怎么简短地总结它?而放在手上的一个新产品,将要送出去推广的时候,怎么向大家介绍?总结得妙,读者才有更浓的兴趣看下去;介绍得巧,读者很可能产生更大的激情往下看。若“编者按”是空的,或者内容超少,只是一些常见泛俗如同复制的套词,有时,在好文章面前,读者也可能失去读下去的兴致。作者很长时间的精敲细雕,很可能就这样碎在了几秒。

“编者按”,既是自己在表达,又是对作者负责,更重要的部分是,面对着广大读者而写的。

写“编者按”,不仅是总结,更是一种创作,是临场地写短文。如果看完一篇文章,没有一点自己的感想和思考,自己都没有个见的评论,那叫作者怎么想呢?又让读者怎么写评论呢?这时,最形象的一个词,应该是“锦上添花”,给作者的锦布上头,点缀一朵小花。点什么花?怎么点花?点多大的花?这不是简单的审核,而是更精美的创作。鬼以为,此花之景,宜彩不宜凡,此花之色,宜绚不宜淡。

写“编者按”的步骤。

这是鬼目前总结出来的一点规律,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也还是说出来,也许对某些人有用,当然,也是整理好了方便自己。

一,调整心境。这也是鬼不管做什么事情前的第一步,心境是最重要的,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不管做什么,都尽量保持在踏实而净朗,开心而轻松的状态,正是“好心情”也。外界的物质与环境,也许不可变,但内在的情绪与心境,却可以调整。人调整好了心境,再做事,就专心而高效得多,快乐而收获无数,且不会轻易犯错。若是心境浑浊,思绪紊乱,神目不一,烦躁沉重,是做不好事情的,还很容易发脾气,很容易把好人看成坏人,把美丽的东西,看成丑陋。

二,熟悉环境。地球一直在不停地转,世界一直在不停地变,同样,人的环境,也一直在不停地变。尽管很多地方只是微弱而被忽略的变化,但正是这些被忽略的地方却总藏着无数的规律和巧妙的捷思,甚至直接影响到大局。同样,在审核文章时,也是如此,一直有人投稿,数量,质量,大概是怎样的,还比如,周围的编辑是如何操作的,有什么习惯,勤奋与否,心里应该有个谱,先熟悉大体环境,再开始做细节上的事情。

三,通览文章。这时候看文章是非常粗略的,基本上只是感受下,抓一些文章的关键词,看一点大体意思。但此时,先不做审核,因为还有的文章没有看,审核前先把所有的文章,都大概看一遍,稍稍感受一下即可,尽量对每篇文章都有一些不同的感觉和一点朦胧的概念,这时候也可以大概列出将审核文章的计划和顺序,审核起来更有步骤,效率高而轻松许多。

四,选择文章。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题,无数无数的选择题,任何时候,都有无数的ABCDE摆在面前,到底选哪一个呢?哪个最好?哪个最适合自己?哪个最适合当前的自己?选择,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明智与否的。做得好,不如选得好;先思而后行,先选而后做;思得全,则徒步而无悔;选得好,则事半而功倍。要审核文章,先选择文章,选好了文章,则能快乐,迅速而合格得审完;若选得不好,可能半天也不知道怎么审,徘徊半天也审不出一篇。

五,细读文章。博览完了,选择好了,就可以专心专意地精钻一处了。前面的部分,都属于“看”,“思”,这一步,就是起脚,开始行动了。当然,这种细读,不能保证每个字都能看清楚,甚至有时还是跳着看的,但一定要尽量专心而读之。专心了,才能看到各种通览时看不到的奇妙,专心了,才能找出各种略读时没发现的精彩。

六,修整文章。此步骤,是和“细读文章”,一起做的,发现很明显的错误,则改之,不能确定的,可以不改,或是询问作者。编辑的眼睛再尖,也不一定能找出所有的错误,而好文章,基本上找不出错误。态度端正的作者,会反复不断地看自己的文章,有错了还会向编辑说。鬼以为,作者改错的效果,比编辑好得多。人改,不如自改,人修,不如自修。还有,就是文章的段落,尽量分出美感。

七,找出核心。一般的文章,主题非常明显,题目就是核心,或者在首尾段落,一见而明,而有的文章,比较模糊,必须得自己找核心。找出了核心,或将核心直述于“编者按”,或用自己的方式,将核心的意思,再阐述一遍。寻找事物的核心,也是一种人生的哲学,不管做什么,都应该努力去寻找重点,抓住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

八,圈出亮点。任何文章,只要不是太烂的,一般都有亮点,甚至有的文章是,字字珠玑,句句精彩,妙语不断,欣赏不完。找出文章的亮点,找出文章最亮的点,最精彩的小句子,小段落,再将之“复制”于“编者按”,粘贴而赞美之,或依意而延伸之,尽量把“亮点”,擦得更亮。

九,开始评论。这是鬼目前的一些方法,寻找核心,贴出亮点,再写总结,最后评论,有时不一定都要写,但兴致来时,评论也许很多。当然评论的内容,宜短不宜多,求的是一个“精”字;评论的态度,宜“褒”不宜“贬”,求的是一个“美”字;评论的方向,宜“和”不宜“驳”,求的是一个“好”字。但鬼平时驳论惯了,有时也会驳之,但是会非常柔和,若驳得太过分,会影响读者的情绪,甚至歪解文章的意思。“编者按”,应该是“扶正”被审核的文章,不是“推到”,若想“驳”之,审完发出后,在后文写评论即可。

十,终审而发。这是最兴奋的一个步骤,终于完整包装,可以出厂了。舒口气而站上观之,这时候常能发现一些“编者按”的疏漏,可以再修整,也常常会发现被审核文章的新错误,可以继续改之。被自己审核过的文章,多点而观之,看下审核的效果,多观察其评论,作者的反应,情绪,读者的反应,欢迎度,热烈度,等再结合大家的感受来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当然,这只是很笼统的步骤,也不是完善的步骤,仅是目前的个见。事是死的,人是活的;字是死的,笔是活的。在不同的事情前,根据不同的环境,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而运用各种方法,好方法,都是临时找出来的,偶然中发现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自己能用的,才是真正的方法。

做了一会儿编辑,才发现,编辑是非常累,非常苦,压力也比较大的,可以用“繁重”来形容,编辑者,可谓苦力也。相对而言,作者就简单得多了,自由而轻松,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东西,可以一个人直直地表达,可以像孩子般地玩耍,游戏文字。

(五)加油与加油

终于写完了,统计了下字数,居然有六千多,再写下去,都快成大学的毕业论文了,停之收笔。

最后喊一声,作者加油,编辑加油,好心情的每个人都加油,每个人带着好心情加油。

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也称作编者案。 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就是编者(不是作品的作者)对作品的解释或引申。 编者按可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待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编者按一般放在报道的文前,有时也放在文章的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