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最近台风影响大吗?

最近台风影响大吗?

最近的台风影响很大,因为今年的台风是高强度的,对陆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台风移动主要受引导气流所操纵,台风移动路径的预报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是预报台凤引导气流问题。预报西太平洋台风的移动路径,主要着眼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槽脊的位置及其强度变化。台风向西移过140°E后的行向是我们实际预报的重点。

(1) 西移台风的预报着眼点 西移是指台风一直受东风气流的牵引,进人南海或在广东或在越南登陆。常见的形势有,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长轴呈东西向脊线稳定在25-30°N之间,在日本南部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均有副热带高压中心。副热带高压北缘有一支副热带急流和比较平直的锋区,或只有一些快速移动的小槽脊,台风处于副热带高压南缘稳定的偏东气流中。

(2)转向台风的预报着眼点

台风从东风带进人西风带时,操纵气流方向由偏东变为偏西,就促进台风转向。常见的天气形势为,经向型环流,在我国东部沿海一带有一稳定的长波槽或为一个发展的低槽,槽底伸展并稳定在较低纬度。太平洋上副高往往东退减弱,或在台风所在的经度断裂。这时台风易从副高西南缘绕过副热副热带高压脊线进人西风带,或从副热带高压断裂处北上进入西风带,然后在西风槽前西南气流里转向。

(3) 西北移台风预报着眼点台风在稳定而深厚的东南气流操纵下,向西北方向移动。常在浙闽地区登陆。其形势特点为,西风带在70°~90°E地区出现长波槽,我国东部沿海为长波脊控制,中心位于黄海、日本海的副高正处在稳定的长波脊南侧,不断有暖平流补充或西部有暖高东移并入,发展得很强,副高轴线呈西北一东南向。这时台风受副高南侧东南气流操纵,从正面登陆浙、闽一带,深人内陆而填塞。

台风登陆后有两种路径:一是西行,二是转向。这取决于副高与西风槽以及台风本身的情况。

台风移动路径预报的其他方法

天气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动力学方法,统计-动力方法,数值预报。

台风疑难路径

突然东折路径,突然西折路径,北翘路径,打转和蛇形路径,双台风互旋路径。

台风的形成和发展

台风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1) 热力条件

广阔的暖海面,海温在26-27℃以上。

(2) 初始扰动

由于摩擦辐合产生上升运动,可使气块抬升至自由对流高度以上,从而使不稳定能量释放出来。ITCZ的扰动占85%,东风波占10%,中尺度的切断低压、高空冷涡占5%。

(3)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它能使辐合气流逐渐形成为强大的逆时针旋转的水平涡度。

(4)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要小

对流层中层风速垂直切变要小,则对流层上下的空气相对运动很小;而由凝结释放的潜热始终加热一个有限范围内的同一气柱,因而可以很快地形成暖中心结构;保证了初始扰动的气压不断的迅速降低,最后形成为台风。

台风发生发展机制

第二类条件不稳定理论(CISK):积云对流释放凝结潜热使对流层中、上部不断增暖.并使高层气压升高,产生辐散。高层辐散又促使低层扰动中心的气压降低,产生辐合。这种大尺度的低层辐合,又供给了积云对流发展的水汽。如此循环从以而导致扰动不断地发展而形成台风。由积云对流和天尺度扰动二者相互作用产生的不稳定性,就叫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

台风形成的初始扰动

(1)ITCZ中的涡旋(85%)台风生成的四阶段模式

(2)东风波扰动(10%)

三阶段模式:波动阶段;增暖阶段;发展阶段

(3) 中纬度切断冷涡

(4) 热带高空冷涡

台风发生发展的外部天气学条件

(1)冷空气影响:强冷空气使台风减弱,或使热带低压不能发展成台风;若冷空气加强了低层热带扰动的辐合作用。

(2)对流层中层的流场(副高)

(3)对流层高层的反气旋流场(南亚高压)

(4)与高空急流的关系

台风的消亡

(1) 消失:台风登陆后,水汽减少,台风会迅速减弱,最后完全消失。

(2) 变为温带气旋。

台风天气

(1)台风暴雨

台风本身产生的暴雨;与西风带、热带天气相互作用;地形产生的暴雨(台风登陆前就有)

(2)大风

台风风速具有很大的阵性,其瞬时极大风速和极小风速之差可达30米/秒以上。一般情况下,相对于台风中心的风速分布是不对称的,它与周围的气压形势有关。

(3) 风暴潮风暴、长浪、飓浪、涌浪、潮汐。台风登陆时引起的海水突然暴涨,通常称为台风暴潮。

我们这边没有什么影响,沿海城市估计会有影响吧。或者台风地区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