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列子》的简介及其作者的简介

《列子》的简介及其作者的简介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也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他的学识源于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极具教育意义。今天读其《说符》篇,深受启发。

01

原文: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先说“持身”,主要意思是安身立命,有所建树。普通人能自给自足,填饱肚子已是不易。温饱解决了,可以追求所做之更加事精益求精,趋于完美。

但是事业的成功,并非是技术娴熟,职业的忠诚度高,而是能否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这是递进关系。当然二者是不可分割,但却不尽相同。

再说“持后”,它是指一个人讲话,或做任何事,都要晓得后果。好比诸葛亮能掐会算,给将军们布置任务时,就已经做过研究,知道军令发出,战士出征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常言道,事后诸葛亮,反而就是嘲笑人不懂得持后。

然后谈谈“顾而观影,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壶丘子林认为,回头看自己的影子,身正则影不歪,身形扭曲则影子也歪歪倒倒。

俗话说,如影随形,也是这个道理。影子斜了,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影子,要问身体为何倾斜。我们民谚有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是一个意思。

为了不让影斜,这里也要懂得“持后”,将身体绷直,抬头挺胸。做人处世也是这个道理,做事要预先想到结果,判断对他人的利害关系,才能稳妥行事,少犯错误。

02

原文:

关尹子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

大概意思是说:言辞优美则影响很大,恶言恶语则让人厌恶;个子长高影子也变长,身材矮小影子也短。名是一种影响,身体也仿佛是自己的影子。说话有谱,才能得到附和;办事牢靠,才有人追随。

我们常说名不副实,某人身处一个位置,但是干的事却不能胜任这个岗位,自己累,还让别人讨厌,这也是不懂得“持后”,让虚名压身,然后在强大的压力下身体必然不正,则影子随即歪斜。

为什么说身体也是影子呢?这个真是深奥,很难悟透。宇宙万物,草木花石都是影子,在哲人和道家眼里都是虚幻的,唯有生命背后的本我才最为真实可信。

所以人的最低级追求是物质需求,然后是精神依托,最后境界非常高了,才去思考灵魂的归属。

03

原文:

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大致意思:年轻人脸色红润身体好,容易骄傲;身体有力气,有活力,总是想活动。这些人经验见识不够,道理讲不明白。人生太自作主张,就没有人辅助,就会孤立无援。所以治国安民不是难在自己没本事,而是不懂知人善用,人尽其才。

比如项羽年青气盛时,可以得到办个天下,最终却还是因为年轻没经验,不会用人,只凭一己之力,难以抵挡拥有良臣虎将的刘邦。

司马懿与孔明相持于五丈原,他知道孔明缺兵少粮,急于求战,反而闭门不出,充分地做到了“持后”。孔明为了引蛇出洞,就派人送些脂粉和女人服装给司马懿。司马懿却毫无生气,反而亲切地询问使臣孔明的身体。

使臣告诉他:“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使臣回去复命,孔明问他情况,使臣一一回复,孔明叹息:“彼深知我也!”

通过学习列子的这段话,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懂得团结,搞好人际关系,储备自己的干部队伍。

手上抓了一手好牌,还要学会好钢使在刀刃上,看准了的时候要敢搏,认定的道理要抓住时机,而且要舍得下本钱,不要用人又不信任人。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曲籍,属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

作者简介:列子,名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白沙乡西古城村)人,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史称列子。列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

扩展资料

成书经历

列子成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1、列子死后,门人据其活动与言论编撰而成,不止八篇。

2、汉人在此基集合公私所藏二十篇校订而成八篇之数,而成《汉书.艺文志》上著录的八篇之数。

3、张湛据其先人藏书,及在战乱后收集到残卷,“参校有无,始得完备”。并依照《汉书.艺文志》所记八篇,编撰成今本《列子》。

由于在编撰过程中,为疏通文字,连缀篇章,必然加进张湛本人的一些思想与他编的一些内容,所以,今本《列子》杂进一些魏晋人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是可以理解的。历三时而成书的《列子》,杂就难免了,说见张清华先生《道经精华.列子.前言》。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