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杜甫《悲秋》

杜甫《悲秋》

翻译如下:

秋天的凉风吹到万里之外,成群的强盗到处横行霸道。等待着遥远的家书,秋天到了想家的心情愈加沉重。

满心愁绪的看见天上的鸟高高飞过,年迈的自己和众人一块踏上路程。本来打算投奔三峡,却因叛乱滞留,什么时候才回到京城。

原文:悲秋——【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扩展资料:

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两京原指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

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诗歌第五句写作者心中满怀愁情,从纷乱的愁绪缝隙中看到飞鸟高翔而过,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

诗歌尾联写诗人本来打算离蜀投奔三峡,可遇到叛乱,滞留在梓州,以反诘语气感叹如何才能回到京城呢。

“凉风万里”暗示了作者的悲秋之情。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难见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