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名落孙山”的由来是什么?

“名落孙山”的由来是什么?

北宋范仲淹的后代范公偁在讲述自己祖先事迹的《过庭录》中说:“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 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这段话的大意是:孙山是个生性幽默的风趣才子,一次,他进城考举 人,同乡委托他照料一同赶考的儿子,结果该生落榜,孙山考了倒数第一名。孙山先回家,同乡问其子考得如何,孙山说:“榜上末名是孙山,令郎还在孙山后”。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读书人求得官职、得到社会承认的必经途径。一个人一次一次地往上考,就能一步一步地向上爬。乡试中举的第一名叫做“解元”,所以,乡试也叫“解试”。孙 山所谓的“解名”,就是指“解试”录取的名单。此外,这个典故还有另一种说法。同是宋人的谢维新在《合璧事类》中说:孙山和好几个书生一同去应试,孙山被录取在榜末,其余几个全部落 榜。考完后,朋友们问他考试情况,孙山答复说:“解名尽处是孙山,余人更在孙山外。”“名落孙山”或“孙山之外”,原指没有考取,后也泛指考试不及格,或在比赛、评选中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