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口腔癌术前须知

口腔癌术前须知

特别提醒:各个病患的病情各不相同,请以您的主治医师的病情解释为依据。即使由我本人完成手术的口腔癌患者,也请遵循根据具体病情所做的具体建议与医嘱。本手册更不可作为法律依据。

一、术前金标准——活检术发现口腔内的可疑病损,特别是长期不愈的口腔溃疡。一般术前行活体组织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就是在病变部位切取小块组织,经固定、包埋、制成切片,染色后,由病理科医师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的细胞组织,以确定病变性质、类型及分化程度。该方法是口腔癌最准确的诊断方法,通常需要3-5天左右,有的病变,要需要更长的时间,对于可能是口腔癌的,我一般会提醒病理科加急做,大约三天左右。对于较小的病变,活检术也可以是整体切除病变,并将病变组织送给病理科分析。

二、如何检查口腔癌?所有检查方式仅可略估肿瘤的大小及扩散范围,癌细胞是非常微小的,0.2cm以下、数万个癌细胞团块,看不见摸不着也检查不到。X线片、断层扫瞄(CT)、磁共振扫描(MRI)、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各有其优缺点。安排何种检查,需由医师判定。其它检查评估项目还有核医学骨骼扫描、腹部超声波检查等。常有人问,抽血检查能否发现身上是否有癌细胞?目前,口腔癌尚无可靠之肿瘤标记物(tumormarker),因此,抽血化验不是评估口腔癌的检查方法,而是一种全身状态的评估方法。

三、如何评估口腔癌?口腔癌TNM分期非常复杂,其分期的根据包括原发灶(T)的大小及侵袭范围、颈部淋巴结转移(N)的情况、是否发生远处转移(M)。根据TNM分期,口腔癌主要分为四期,分别用罗马数字I、II、III、IV表示1、2、3、4。一般认为I、II期为早期,III、IV期为中、晚期。概括地说,没有发生颈部转移和远处转移、并且原发灶最大径不超过4cm的,通常归为早期;原发灶最大径大于4cm、或已经发生转移,可以认为是中、晚期。治疗前临床分期与手术后病理分期:治疗前临床分期是以临床所见(包括X光影像检查、增强CT或MRI扫描、PET-CT检查)肿瘤大小及淋巴有无扩散或远程转移,来定出肿瘤分期,作为治疗决定的依据与参考。手术后病理分期是依据手术标本的病理报告来重新分期,作为手术后辅助治疗选择与预后(治愈可能性)评估的依据。TNM分期并不是评估肿瘤治愈可能性的唯一依据。患者的全身情况、生活质量、肿瘤的部位、侵犯的结构、肿瘤的厚度或侵犯组织的深度、癌细胞的种类及分化程度等等,都是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因此,即使是中晚期的口腔癌患者,也应该珍惜机会,依从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或头颈外科医师,积极地寻求治疗。

四、治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临床上高度怀疑口腔癌、特别是经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口腔癌后,开始选择医院及负责医生、等候床位等。这段时间,长短不定,应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力所能及地做好治疗前的准备。至少建议做以下准备:

1.戒烟戒酒:吸烟与饮酒不仅是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也影响心血管、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不利于手术后的恢复,增加手术的风险、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早日戒烟,有益。

2.有效镇痛:有些口腔癌疼痛非常明显,影响睡眠休息。建议口服止痛药,例如去痛片、芬必得、氨基双酚可待因等。不建议局部处理癌灶,不建议中医药治疗。

3.口腔准备:建议立即拆掉质量不佳、老旧的金属固定义齿。固定金属义齿影响手术前后的X线、CT检查等影像质量,可能影响手术后的辅助放疗,口腔卫生差,不利于手术时感染控制。建议全口洁治(即洗牙)。

五、口腔癌的序列治疗?口腔癌以手术为主,必要时追加术后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或放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手术切除下来的颈部的淋巴组织,经病理分析证实被癌细胞侵犯时,需追加放疗,称为术后辅助放疗。此外,原发灶大小、手术切除的安全范围评估、癌灶厚度等也是考虑术后辅助放疗的因素。

六、口腔癌手术及术后并发症了解?典型的口腔癌手术,包括口腔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颈部淋巴清扫术、缺损修复重建术及其它辅助手术。少数早期的口腔癌手术,仅需原发灶切除即可。晚期的口腔癌病人在术中切除肿瘤后的缺损,需立即移植血管化游离皮瓣修补。移植血管化游离皮瓣是血管显微手术,手术时间一般需2-8小时。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率1%左右,死亡原因大部份是心肺并发症。因此,70岁以上高龄、合并有较严重的心肺疾病的患者,不推荐在专科口腔医院手术治疗。口腔癌的手术范围涉及上呼吸道、面颈部。部分有危及呼吸道安全的,将行气管切开术,也因而暂时不能讲话;手术后一般在手术区域放置有一条或多条的负压引流管,以减少渗出液在手术区域聚积。手术时间较长的,将在手术过程中、全麻状态下需放置导尿管。口腔癌手术,住院天数通常在两周左右。因术区与口腔、鼻腔通联,手术伤口浸泡在口水中,伤口的感染机会较大。术后应积极配合用药。(本文参考北大口腔王佃灿教授,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