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洋紫荆。 洋紫荆(学名:Bauhinia variegata L.):落叶乔木;树皮暗褐色,近光滑;幼嫩部分常被灰色短柔毛;枝广展,硬而稍呈之字曲折,无毛。叶近革质,广卵形至近圆形,宽度常超过于长度,先端2裂达叶长的1/3,裂片阔,钝头或圆,两面无毛或下面略被灰色短柔毛。 总状花序侧生或顶生,极短缩,多少呈伞房花序式,少花,被灰色短柔毛;花大,近无梗;花蕾纺锤形;萼佛焰苞状,被短柔毛;花瓣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4-5厘米,具瓣柄,紫红色或淡红色,杂以黄绿色及暗紫色的斑纹。荚果带状,扁平;种子10-15颗,近圆形,扁平,直径约1厘米。花期全年,3月最盛。 产中国南部。印度、中
紫荆花。 红花羊蹄甲在香港又称洋紫荆,是中国华南地区许多城市的行道树,因树型优美,花期长,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在香港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从1965年就被选定为香港市花,1990年4月4日,更被《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为区旗和区徽图案。 洋紫荆在香港的公园、花园、路旁的花圃以及世界不少地方广泛栽种。它吸引人的叶形和眩耀的花,开遍冬季,相信大多数市民都会对它甚为熟悉。然而,甚少人知道它的历史和发现经过。 扩展资料:红花羊蹄甲是1880年在中国香港被首次发现,经当时港督亨利·阿瑟·卜力爵士(Henry Arthur Blake)和植物学家共同研究,确认为羊蹄甲属的新品种,并以卜力爵士的姓氏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紫荆花 19世纪末期,在香港发现了一个新物种——洋紫荆。由于其生性特别,会开花而不会结果,故被用作香港的象征,1960年代被市政局采纳为标志,并一般被视为香港的代表花,在基本法的草议过程中加选为香港区旗及香港区徽的设计蓝本之中。 扩展资料: 洋紫荆(Bauhinia blakeana Dunn)首次在1965年选定为香港的市花。及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主权而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洋紫荆更用作特区区徽。洋紫荆在香港的公园、花园、路旁的花圃以及世界不少地方广泛栽种。它吸引人的叶形和眩耀的花,开遍冬季,相信大多数市民都会对它甚为熟悉。然而,甚少人知道它的历史和发现经过
香港市花是洋紫荆 以下一编文章是在香港政府的官方网站上取得的 香港市花洋紫荆的故事(作者:黎存志) 洋紫荆(Bauhinia blakeana Dunn)首次在1965年选定为香港的市花。及後,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主权而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洋紫荆更用作特区区徽。洋紫荆在香港的公园、花园、路旁的花圃以及世界不少地方广泛栽种。它吸引人的叶形和眩耀的花,开遍冬季,相信大多数市民都会对它甚为熟悉。然而,甚少人知道它的历史和发现经过。 植物及林务部1903年的年报首次题及这个品种。报告中写道: "该树木品种神秘的来源和灿烂的花朵早已引起人的兴趣。它约在20至30年前在摩星岭的树林中被发现,发现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吨,用青铜铸造,典雅大方,寓意深长,座落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海边,已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 紫荆花又叫红花羊蹄甲,为苏木科常绿中等乔木,叶片有圆形、宽卵形或肾形,但顶端都裂为两半,似羊的蹄甲,故此得名。 花期冬春之间,花大如掌,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粉红色,十分美观。紫荆花终年常绿繁茂,颇耐烟尘,特适于做行道树;树皮含单宁,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和花朵还可以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