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的针具有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鍉针、圆利针等。
还有一种芒针,又称长针,是毫针长度的延长,同属于毫针类。
根据针具的不同形制、用途、刺激方式等,针刺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毫针疗法。
用毫针(包括芒针)刺入皮内。
②皮肤针疗法。
用多支短针浅刺人体皮肤。
③皮内针疗法。
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
④火针疗法。
用特制的针,针尖用火烧红,迅速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
⑤水针疗法。
又称穴位药物注射法。
用注射针刺入皮肤后,推注相应药物治病。
⑥鍉针疗法。
用鍉针按压经络腧穴治病。
⑦电针疗法。以毫针刺入腧穴后,针柄通过电流,以加强刺激量。
⑧刺络疗法。
用三棱针刺血络以放血治病。
⑨圆利针疗法。
用圆利针点刺体表或挑刺皮下组织。
1、进针法
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
1、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或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又称骈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图8.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图9.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
4、提捏进计法:提捏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图10.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等。
2、留针法
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盾,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分钟;
但对一些特殊病症,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计过程中作间歇性行计,以增强、巩固疗效。
3、出针法
在行针施术或留针后即可出针。
出针时一般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若用除疾,开阖补泻时,则应按各自的具体操作要求,将针起出。
出针后病人应休息片刻方可活动,医者应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针具消毒,腧穴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
消毒的方法如下。
1.针具消毒:有条件时,可用汽锅消毒,或用75%酒精消毒。后者将针具置于75%酒精内,浸泡30分钟,取出试干应用。
置针的用具和镊子等,可用2%来苏溶液与l:1000的升汞溶液浸泡l~2小时后应用。
对某些传染病患者用过的针具,必须另行放置,严格消毒后再用。
2.腧穴和医者手指的消毒:在需要针刺的腧穴部位消毒时,可用75%酒精棉球拭擦即可。
在拭擦时应由腧穴部位的中心向四周绕圈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涂擦消毒。
当腧穴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3.医者手指的消毒:在施术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即可。
施术时医者应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体,如必须接触针体时,可用消毒干棉球作间隔物,以保持针身无菌。
在进行针刺疗法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问题:
1. 患者在过度饥饿、暴饮暴食、醉酒后及精神过度紧张时,禁止针刺。
2. 孕妇的少腹部、腰骶部、会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具有通气行血功效,针刺后会产生较强针感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风池、环跳、三阴交、血海等),禁止针刺。
月经期禁止针刺。
3. 患者严重的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者,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4. 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禁止针刺。
5. 重要脏器所在处,如胁肋部、背部、肾区、肝区不宜直刺、深刺;
大血管走行处及皮下静脉部位的腧穴如需针刺时,则应避开血管,使针刺斜刺入穴位。
6. 对于儿童、破伤风、癫痫发作期、躁狂型精神分裂症发作期等,针刺时不宜留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