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手抖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如不良情绪、过度劳累、药物因素等或疾病因素如小脑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所致,可到神经内科等科室就医,通过血常规、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非疾病因素:1、不良情绪:年轻人过于焦虑、紧张等,可累及自主神经功能,出现心慌、肌肉痉挛等症状,表现为手抖、声音颤抖、面色发红等现象。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情绪平复后即可缓解,但频繁发作或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可寻求专业医生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2、过度劳累:年轻人长时间用力抓握物品或提重物等,可导致手臂、手等部位肌肉过度紧张,导致手抖,也可能连带手臂发抖、无力等,妥善休息后症状随之缓解。日常需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频繁发作,可能会引起肌肉劳损、慢性炎症等。
3、药物因素:年轻人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苯乙胺类药物、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或接触锂、汞、铝等重金属,累及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引发手抖。症状可发生在应用药物治疗期间的任一时间段,可在医生指导下停用药物,并应用丁溴东莨菪碱胶囊、盐酸苯海索片等药物,以控制手抖。
4、遗传因素:年轻人若存在特发性震颤家族史,也可能出现手抖,首发症状为单侧手抖,随病情进展对侧手也开始抖动,自主无法完成进食、写字、穿戴衣物等活动。手抖同时可能合并头、舌、软腭等部位抖动,严重者可有言语障碍,影响正常生活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扑米酮片、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
二、疾病因素:1、小脑病变:年轻人若患有脑外伤、出血等疾病,可导致脑干结构异常,引发意向性震颤,会在单侧或双侧手出现抖动,手接近目标时症状加重。多数患者除手抖外,直立时还可有头、躯干部位摇晃,平卧后症状随之消失。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脑外伤者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屏气、咳嗽等,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高而加剧伤势。而脑出血患者则需及时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水平等,如遵医嘱应用甘露醇注射液、缬沙坦胶囊等药物。
2、周围神经病变:支配年轻人手部的周围神经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手抖,积极治疗周围神经病后症状可逐渐好转,手抖程度、范围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普萘洛尔片、氯硝西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症状。
此外,年轻人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帕金森病等疾病时,也会影响中枢或周围神经,手部感觉、运动功能均可出现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还伴有突眼、颈部粗大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伴有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旋多巴片、盐酸金刚烷胺片等药物,待病情得到控制后,手抖症状可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