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有关老北京四大名医的那些事

有关老北京四大名医的那些事

老北京四大名医有哪些你知道吗,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他们和中医有什么不解之缘呢?

这些都是大家平时感兴趣的东西,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下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对大家友邦。

在民国时期的时候,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他们这四位被称为北京四大名医,本文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他们的生平学识及医术传承。

20世纪30年代,北京城曾有四大名医闻名全国,妇孺皆知,声名显赫。他们就是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

一提起这四大名医,即便对于现在的中医界,也是影响深远。

他们的声望是来源于当时百姓的心口相传,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人家,都对他们的医德和医术十分信服。

1935年时,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从事中医行业的人员进行考核,医术精湛、颇负盛名的这四位中医便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从此便有“京城四大名医”之称。

四大名医之萧龙友

萧龙友(1870-1960),四川三台县人,他在四大名医中年龄大,辈份高,为四大名医之首。

萧龙友是家中的长子,自幼便受到父亲的严格受教,每天诵习诗书,熟读四书五经,对中国的历史、文学等等。

从小就耳熏目染,为日后行医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同时也练就了一笔好书法。

每当家中来客,萧龙友都会在客人面前背诵诗书作为待客之礼。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萧龙友,从小深受祖辈的喜爱。

萧龙友成年之后奔赴成都,此时博览群书的萧龙友也曾翻阅过许多中医书籍,对中国文化了解深厚的他对中医典籍的理解也十分深入。

那时,萧龙友家族里开了一家中药店,由于他的母亲长年有病,久治不愈,因此他经常翻阅古医书籍,并且亲自到药店识别草药,还经常向人请教。

日积月累,他对中草药逐渐熟知,也对各种病症的治疗有了心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萧龙友对于中药也慢慢的熟悉和认识了,而且对于治疗各种病症也有了一定的心得。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萧龙友的古文水平不断提高,中医知识也更加丰富。

实际上,学好中医经典著作,深厚的古文知识是基础,这点是四大名医的共同之处。

诊治瘟疫开始行医

1892年,川中霍乱流行,成都日死八千人,街头一片凄凉,百姓惶惶不安,很多医生因惧怕传染,不敢医治病人。

而此时的萧龙友年仅22岁,挺身而出,跟随一位大夫到病人那里巡诊,了解当地病情,用中草药对症下药,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从此,萧龙友便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萧龙友27岁时考中丁酉科拔贡,遂即入京,担任八旗教习,此时正值八国联军攻破北京,萧龙友也饱经沧桑,曾被迫给洋人背粮,又曾在琉璃厂卖字聊以度日。

后调离京城,直至1914年才又奉调入京。

多年的仕途生活,让萧龙友颇感无奈,人虽在官场,心却志在医学,他利用闲暇之余经常给人看病行医,颇有疗效,后来取得了医师资格。

1928年,国民政府南迁后,萧龙友毅然弃官,正式开始行医生活。他曾为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段祺瑞、吴佩孚等名人诊过病,被广为流传。

名人看诊准确无误

1916年5月的一天,袁世凯病情严重,邀请萧龙友先生入总统府为其诊断。

萧大夫切脉后,知道袁世凯的尿毒症已经非常严重,病入膏肓,无法医治,于是让大家准备后事。

众人顿时傻眼,袁世凯也非常绝望,他的妻妾等人也六神无主。

果然没过多久,6月6日,这个仅称帝两个多月的短命皇帝袁世凯便一命呜呼!事后,萧龙友对人说,袁世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举国上下一片声讨,而尿毒症又必须静养,以袁世凯当时的心情又怎能静得下来?

他的死也是命中注定,气数已尽了!

1924年,孙中山带病北上,病情日趋严重,请了众多医生均不能诊断出病因,病情一再加重。

经友人介绍,请萧龙友前去为孙中山诊病。

萧龙友视后,判断病之根在于肝,而且已无可挽回,非汤药所能奏效,故未处方。

萧龙友如实向孙夫人宋庆龄告知了病情。

孙中山病逝后,经病理解剖,发现其“肝部坚硬如木,生有恶瘤”,证实了所患确系肝癌,萧龙友诊断准确,一时社会为之轰动。

1926年,梁启超因尿血入住北京协和医院。

经X光透视,医生发现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瘤,认为必须手术割除。

梁启超住院前,请萧龙友为其复诊,萧龙友劝其手术须慎重,告诉他坚持服所开中药便可痊愈。

但梁启超仍赴协和医院手术,割去了一个肾,却并不见病情好转,仍然时轻时重地尿血,稍一劳累就会长时间尿储留。

此后,梁启超多次入协和医院治疗,但已无法医治,终于还是于1929年去逝。

事后,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于治丧时,将治疗的全过程予以披露,痛斥了庸医。

杏林高手书法大家

凡医术高明之人必定是医德高尚。萧龙友恩施于人,经常免费为穷苦百姓医治,而且绝没有丝毫怠慢,妙手仁心。萧龙友以人命至重,诊病时非常严谨,从不旁及其他。

诊病不分贵贱贫富,问诊颇为详尽,对贫穷患者,常施舍成药。

另外,他招收弟子也很严格,非常重视人品,很憎恶那些想假借其名号为招牌者,即使是子弟亲戚亦不例外。

萧龙友一生淡泊,喜欢书画,80多岁时,仍很敏捷,手不颤抖,尚能提笔撰写小字。他平日很少用药,饮食很普通,但从不过量。

心胸开阔的他,从不动怒,对待儿孙也十分温和。

他对书画也颇有造诣,很多人求不到他的书画,便把他开的药方珍藏起来,甚至还表起来欣赏。

萧龙友过世6年后,1966年的一天,他在北京居住的四合院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气氛中,文革中的红卫兵冲进了院子进行了抄家。

幸运的是,萧龙友的关门弟子张绍重在此之前将萧龙友的医案及部分诗稿抢运出院子,免于浩劫。

但一些名人书画等被红卫兵抄家时整整烧了半天,全部被毁。

如今,这个四合院早已物是人非,没有了当年的韵味,只有院中的老树依然青翠,默默记载着一代名医的如烟往事。

四大名医之孔伯华

孔伯华(1884-1955),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后裔。

他少年时随祖父学医,秉承家学,刻苦钻研,对病患十分负责,日积月累,阅历增多,医术日益精湛,前来诊病者络绎不绝,而且对一些久治不愈的病患多有奇效,一时间孔伯华声名远扬。

瘟疫肆虐悬壶济世

1910年,孔伯华始入京城,开始了在北京城的悬壶济世。1917-1918年的鼠疫,是民国以来的第一场大鼠疫。它爆发在绥远、山西地区,波及到华北及长江流域,遍及近半个中国,疫情十分严重,有一日千里之势。

孔伯华和另外几位中医大夫夜以继日,研究治病,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后来,河北廊坊一带又爆发霍乱,孔伯华又投入到防疫治疗当中,每日深入村庄,治愈了大量病患,控制了疫情。

其实,对于瘟疫,中医早有研究,会采用一些清热解毒的方子治疗,扶正气祛邪气,主要是依靠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来应对疾病,所以平时的养生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术高超发扬中医

当时的中医,基本都在药店坐堂诊病,孔伯华也不例外,在医馆悬壶,名镇京城,很多人天不亮就排起了长队等待就诊。

而在用药上,孔伯华自是有其独到之处,就是非常擅用石膏入药,人称“石膏孔”。

石膏属性寒凉,若用量不当会伤身体,必须因人而异。

而孔伯华将这石膏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很多人的老病根都被医治好了,堪称一绝。

那时正值西医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些人开始抨击中医,而就在汪精卫政权时,更是提出了废除中医的提案。

顿时,一时激起千层浪,引发中医界的强烈反对,各地中医界代表组织“联合赴京请愿团”,而孔伯华作为华北中医代表,前往汪精卫政府谈判。

为了证明中医治病的有效性,当时找来了12个病人,其中6个由西医治疗,另外6个由中医治疗,看看哪一方的效果更好。

结果出来后,由中医大夫治疗的病患效果相当好,标本兼治,令汪精卫也十分折服,于是决定不能取缔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