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铵化学式nH4NO2,分子量64.048。浅黄色菱形晶体。密度1.69g/cm3,易溶于水和乙醇。不稳定,常温时即逐渐分解为氮和水,受热时分解加快,浓溶液比干燥的晶体分解要快。当温度高于60℃时强烈的爆炸。用NH4ClO4温溶液跟KNO2温溶液混和冷却,析出难溶的KClO4晶体,制得NH4NO2溶液。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至黄色菱形晶体。
主要用途: 是氨氧化过程的中间体。
亚硝酸铵的分子结构图
亚硝酸铵的分子结构图
熔点: 60~70(分解爆炸)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1.69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 易溶于水、稀碱液和乙醇,不溶于醚。
临界温度(℃): 升华点℃:30(真空中)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
燃烧爆炸危险
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分解。
燃烧性: 助燃
建规火险分级: 甲
闪点(℃):
自燃温度(℃):
爆炸下限(V%):
爆炸上限(V%):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受热或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受热分解,放出高毒的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 氮氧化物、氨。
稳定性: 不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禁忌物: 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遇高温(60℃以上)、猛撞, 以及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 雾状水、砂土。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第5.1类 氧化剂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11
亚硝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
主要是指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结晶,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易溶于水。
广泛存在于日常食物和饮水中,也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各种火腿、酱卤肉、熏肉和油炸肉类食品中,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
人体内硝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还原为亚硝酸盐,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物质。
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
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导致死亡 。
制法
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亚硝酸盐可由等当量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通入该金属的氢氧化物溶液中便可得。
2、分解硝酸盐可制造出亚硝酸盐和氧气。
基本用途
亚硝酸盐作为肉制品护色剂,可与肉品中的肌红蛋白反应生成玫瑰色亚硝基肌红蛋白,增进肉的色泽;还可增进肉的风味和防腐剂的作用,防止肉毒梭菌的生和延长肉制品的货架期 。
1.口头医嘱:对于急性中毒事件,应先口头医嘱作常规处理,如吸氧、留取静脉通道、送检等,然后再了解病史、检查病人,建立病历,以赢得抢救时间。
切忌按常规顺序慢慢问病史、书写病历,确诊后才开始作处理往往会延误时间。
2.吸氧:食用腌制蔬菜、熟剩菜等易产生亚硝酸盐,有不法分子从工业用盐中提取的散装食盐更是亚硝酸盐的一大来源,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可使正常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而使组织缺氧。
观察所见病人面色发青,口唇紫绀,静脉血呈蓝紫色都是缺氧的表现,因此立即给予吸氧处理。
3.美蓝(亚甲蓝)的应用: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输氧功能。
用量以每公斤体重1~2mg计算。
同时高渗葡萄糖可提高血液渗透压,能增加解毒功能并有短暂利尿作用。
4.对症处理:对于有心肺功能受影响的患者还应对症处理,如用呼吸兴奋剂,纠正心律失常药等。
5.营养支持:病情平稳后,给予能量合剂、维C等支持疗法。
6.洗胃:如果中毒时间短,还应及时予以洗胃处理。
常见的亚硝酸盐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国内有多起误将亚硝酸钠作食盐用,导致急性中毒事件的报道。
治疗除及时清除毒物、吸氧外,解毒剂为亚甲蓝(美蓝),重危病人可输新鲜血200~400毫升,必要时,可考虑采用换血疗法。
这是片面的观点,也是大多数人对亚硝酸盐闻风色变的误区之一。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摄取亚硝酸盐非常普遍。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有些是天然存在,有些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事实上,我们日常吃的大米、蔬菜、肉品里面几乎都含有亚硝酸盐。一方面,亚硝酸盐可以说是天生的。植物生长时会利用自然界的氮合成氨基酸,在这一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生成硝酸盐,而植物体内的一些还原酶会把一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因此,所有的植物中都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那么我们日常所有的饮食都不可避免地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数据显示,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80%来自于蔬菜。
另一方面,食品中也有人工添加进去的,它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因为亚硝酸盐有发色,有防腐的作用。亚硝酸盐在腌肉、香肠、熏肉、鱼干、虾皮、鱿鱼丝等动物性食品中含量较高。应用亚硝酸盐或含有亚硝酸盐的嫩肉粉、肉类保水剂、香肠改良剂来制作肉制品,让肉制品色泽粉红,口感变嫩,不易腐败,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厨师的不传之秘。国家对食品当中可含有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规定十分严格,也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