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评论员 姚文晖
官员“被打伞”够不上违纪违法,看似小事一桩,然而此情此景带给民众的观感是极为恶劣的。人们很难相信,一个连打伞这样的举手之劳都不亲为的官员,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官员,会真正关心民生疾苦。
网友发照片爆料称,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镇纪委书记开路虎视察火灾现场,并有民警为其打伞10多分钟。此事一经曝光,便引起社会关注。23日上午,当事书记张志忠回应称,路虎并非自己所有,遮阳伞是执勤民警的。张志忠还称,如果照片给他本人带来负面影响,他将追究责任。(《京华时报》9月25日)
官员“被打伞”这事儿,现如今成了过街老鼠,几乎是曝光一次被痛批一次,但总是有官员不长记性。
打在神木县大柳塔镇张书记头上的这把伞,其格外刺眼之处在于,它出现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不是说别的时间、别的地点给官员打伞就没有问题,而是这次官员“被打伞”事件,委实太不应该发生。神木县一企业发生火灾致两人死亡,张书记是被组织委派到现场负责后勤接待工作、安抚家属情绪的。当天天气热没错,可您身上再难受也总比遇难者家属好过吧?您摆出这个官老爷架势,让刚刚痛失亲人的家属作何感想?哪里还有一点“视民如伤”的情怀?
尤为奇葩的是,这位张书记还要追究举报者的责任,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失。
不少“被打伞”的官员事后都会为自己辩解:我没主动要求别人给我打伞,或是根本就没意识到旁边有人打伞。张书记称“遮阳伞是执勤民警的”,言下之意,民警要给我打伞,我总不好意思推开吧。这就好比一些贪官说,别人要给我送礼,我盛情难却。
官员让人给自己打伞,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本质上都是官僚主义。那些“被打伞”事件中,伞的功能不仅仅挡挡风、避避雨、遮遮阳光那么简单,更是一种身份的彰显。君不见古时帝王将相出行,皆是旌旗招展、华盖如云,那柄最华丽的巨伞下面,必是身份地位最显赫的人物。这个时候伞已经不是伞,而是威风八面;伞下之人不是身上舒坦,而是心里舒坦。
官员不会打伞,不会拎包,不会订餐,不会自己办理登机手续……去年有媒体报道,随着反“四风”、改作风的深入,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出现“不适应症”,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我倒不觉得官员们都是生活上的低能儿,相信这类官员在家庭里也是能力超群的,给老婆端茶送水、开车送孩子上学都能做得不错,只是一到公共场合,就显露出“弱智”的一面,天上下雨都不会自己打伞。说到底,还是在意自己的身份,总觉得打个伞、端个茶、开个车门那都是“下人”该干的事,自己做就太没范儿了。
“公仆”这个理念,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形,认识不到位,再怎么要求,也是枉然,一不小心就会露出官本位的尾巴来。所以不必惊叹于某些官员总是不长记性,他们早就习惯了前呼后拥,头脑里从来就没有“自己打伞”这根弦。反“四风”无止境,这话的现实意义也就在于此。
官员“被打伞”够不上违纪违法,看似小事一桩,然而此情此景带给民众的观感是极为恶劣的。人们很难相信,一个连打伞这样的举手之劳都不亲为的官员,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官员,会真正关心民生疾苦。神木县的这位有人给打伞的张书记,自己是凉快了,却也凉了遇难者家属的心。
不说执政为民的大道理,就个人现实利益而言,也要劝官员们谨言慎行。自媒体时代公民监督无处不在,周久耕、杨达才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