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为什么核电站一般都会建造在海边?

为什么核电站一般都会建造在海边?

首先告诉题主这个核电站一般都不建在内陆地区的,如果有那也是很少的。先简单描述一下核电站,由于是发电站而且还是核能那么肯定要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刚好海边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对来说至少没有密集的人口在海边。

​其次还有几点也能更加直截了当的来回答题主所问的这个问题,下面我就来一一描述这几点。

1、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在内陆腹地建造核电站也是有着一定危险因素的。例如三峡水电站的建造虽然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但是有专家声称会对当地的植被造成很大影响,将会诱发当地爆发泥石流。三峡项目曾被环保总局提出严重黄牌警告。核电站造在海边更利于排污。

2、核电站耗水量大,健在海边就有了充足的水。

3、核电站建设的一些大件有几百吨重,交通要便利,而靠近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就是对题主所问的问题做了一个简短的回答,其实内陆地区应该也是建有核电站但比起海边相对来说要少很多,总的看来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核电站大多数都会建在海边。

核电站选址需要考虑众多因素, 包括地质结构风险(地震)、洪水、海啸和核事件情况下对生活在附近居民所产生的后果及影响, 以及对植物群、动物群和当地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等等。我国目前不论中核的还是广核的核电站大多数都是分布在沿海地区。

核电站一般选择沿海地区原因:

冷却需要:

核电站正常运行时,核反应堆反应产生热量,一回路的水流经反应堆,把热量带出,通过蒸汽发生器把热量传递到二回路,产生蒸汽,蒸汽通过高压缸、低压缸做功后,经过凝汽器冷凝后再返回蒸汽发生器。

核电站需要大量的冷水在冷凝器中冷却做功后的蒸汽,并且核电站效率较低,核电站的热利用率只有1/3,核电站2/3的热量需要被冷却掉,核电站建在海边考虑到取水方便并且稳定。如果核电站建在内陆,冷却水可以选择大江、大河取水,但是大江、大河都是各大城市的淡水取水源头,所以会避免;也可以选择建冷却塔,但是投入很大。

大件设备方便运输的需要:

先来感受一下核电站大件设备的吨位哈,田湾5、6号机凝汽器长18.5米、宽4.1米、高5.15米、重105吨,每台机组各3台,蒸气发生器,以岭澳核电站为例蒸发器重330吨,每台机组各3台,核电站那个圆圆的穹顶重量在400吨以上。此外汽轮机、反应堆压力容器,主给水泵、循环水泵,单个电机都要小房子那么大,并且都是好几个。

这些设备的生产上很多是国外或者我国的沿海地区,通过轮船运输,核电自备码头卸载,然后经过专门铁轨运输,可以减少运输风险。

方便输电售电:

我国的沿海工业占有很大的比例,核电站发电后也是需要市场的啊,建在沿海地区就方便了将来的输电问题。PS:我国新疆甘肃地区有很多弃风现象,就是大量风电没在运行,主要就是出在输电问题上。

首先从经济性上讲,大城市等用电集中区域往往在海边,因此核电站虽然不会离中心城市太近,但考虑输电成本也不会太远。还有大规模大件设备的运输吊装,海运是最便宜最方便的,核电站往往有自己的小码头,用来装卸这些设备。

其次在应急情况下,如果厂内设施水源不够用的时候,如果附近有冷去水,那当然更安全,比如福岛核事故中,就使用了海水注入,来保证堆芯的淹没和冷却。

最重要的原因是建在海边有大量海水作为核电站冷却用的冷源。在核电站的工作过程中大约有2/3的热量是要释放到环境中的,这个量很大,因此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来进行冷却。核电站建在海边或者大河边,这样大的水源就很容易获得,而且对周围的影响也较小,如果不在水源边上,核电站(其他热电站也一样),需要建巨大的冷却塔来提供冷却,这又是一笔投入。所以建在海边是省钱又省力的举措。

那么核电站在海边会不会对海水造成污染呢?当然不能说绝对不会有辐射,但是能保证核电站对周围环境的辐射远低于天然本底(即自然界本身的辐射)。首先因为严密的隔离措施和衰变性,让本来能流出的放射性就很小了,再加上大海的稀释作用,这些核电站的辐射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核电站一般分为1,2,3回路。日本核泄漏的电站是1,2回路,少了一个回路。

1回路的是高温高压水,不是纯水。

2回路是蒸汽水,推动汽轮机发电。

3回路水就是能看到的水回路,供给水。

核电站脱离不了水,水是发电的物质载体。耗水量很大。所以建在海边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内陆少水,就需要用风冷却。对环境影响挺大的。容易使周边空气气温升高。

核电站的选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核电站的选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电的运输成本,

第一点,海边的核电站制造成本相对于其他地方的要低一些,位置安全考虑的因素也比在内陆的考虑因素较低些。内陆需要考虑是否会发生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

第二点,海边相对于内陆需求的电较多,如果建设在内陆,那么就需要更多的电网来运输电,那么电的成本就会相对的增长不少。

第三点,核电站需要不少水,需要对核电站进行冷却,万一发生意外,还能从海中抽出水,进行冷却,但是在内陆,由于水资源比较缺少,一旦遇到突发意外无法处理。

第四点,在内陆突发意外,那么对于核电站周围的环境是具有毁灭性的,而在海边,如果进入了海中,能把泄露的核元素造成的破坏降低到最低。

核电站十八是把双刃剑,用的好是造福人类,用的不好那么就是对人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冷却水的考虑,取水排水方便。水只是用来冷却的,不参与反应。就好比如:大冷天,你双手捂着一杯热水,冰凉的手得到了温暖,而杯子里的水和你的手没有任何接触,只是热能转移到你手上。水没有受到手的污染而不能喝,手也没因为热水而变湿。只是纯粹的热能转移。核电站冷却水经过热交换,水温变高,会影响周围水生态环境。海洋因为体量巨大,冷却水的“高温”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内陆的江河体量小,冷却水直接排入,水温影响就比较明显了。另外就是安全了,有核电的地方必须有水,而水无孔不入,发生核污染,一旦顺水而流,后果很严重。

原因有安全、经济、运输等多方面:

造核电站首先考虑的自然是安全,选址必定要选一个远离人群远离都市的地方,而且还要万一发生了事故,马上就可以从边上抽取大量海水来冷却反应堆。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和第二核电站在311大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在现场淡水资源用尽后,东京电力公司后来向机组堆芯注入海水用来冷却,以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另外,万一发生核泄漏,放射性物质向茫茫大海上扩散也比在内陆向四周扩散要来得好。

其次,核电站实际运营当中,可以直接使用经过适当过滤的海水来作为三回路的冷却水,三回路冷却水的作用是将二回路中推动蒸汽轮机做功后的低压蒸汽冷却成冷凝水,这样就地取材降低了核电站的运营成本,还不占用淡水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海是核电站的天然冷却器。

而且核电站排放的废水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排入大海可以将这些放射性物质给稀释掉。

第三个原因是方便核电站建设时的物料运输。核电站的设备通常都十分庞大,比如岭澳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重达330吨,每台机组各3台。因此水路运输这些设备才是最理想经济的方式。将核电站建在海边,通过轮船运输,核电自备码头卸载,然后经过专门铁轨运输,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和运输风险。

还有一个好处是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因而用电负荷也高,把核电站建在海边可以减少输电成本。

题主的问题本身说法不准确,下面很多答案也是信口而说。

首先,按IAEA的厂址分类,核电站厂址有三种:滨河,滨湖,滨海。我们通常所说的内陆厂址,指的是滨河和滨湖。截止2012年的统计数据,在运核电站内陆与滨海数量基本相当,内陆略多一点点(226:197)。世界上装机数量排名前五的国家是美法日俄加,其装机总数与内陆机组数分别为:104(77),58(40),53(0),31(18),22(21)。由此可见,说核电站基本上都在海边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其次,核电站选址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滨海绝对不是限制条件。也不像某何姓专家王姓专家说的,长江流域北京附近绝对不能建核电站。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五大湖流域是美国主要经济和农业发展区域,按何专家王专家的说法是绝对不能建核电站的,但是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上有22台核电机组,五大湖畔(不算支流流域)有13个核电机组。

第三,内陆缺水地区也不是绝对不能建核电站。美国PaloVerde核电站有3台机组,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地处沙漠之中,采用城市中水作为冷却水源。

最后,作为一个核电从业人员,我也认为内陆核电不宜在我国立即上马。应当首先效法发达国家,从严立法立规,确定安全为导向的选址原则,根据实际电力需求和社会影响进行选取。谈核色变是不必要的,步子迈得太大也是会扯到蛋的。应当从快开展分析研究,先做好技术储备,然后再讨论立项上马的需求。

核电站的选址是要有一个综合的考量,既然是核电站,就要考虑经济效益,核电站的发电功率非常大,输出电力很多,所以核电站必须在用电高度集中的城市群附近,如果距离太远,输电成本就会增加。其次,核电站的核反应堆需要大量水资源来冷却,靠近大海方便取水,用完之后的核污染物一般都是密封保存后投放到深海。第三,也是出于安全的考量,这个因素倒跟靠近海边没有多少关系,核电站一般都在山脉之间,万一发生核泄漏,也有大山作为天然的屏障,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