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以客观世界中的花草、鸟虫、禽兽等为表现内容,运用特制的毛笔、颜料,在专用的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的花鸟画创作的一类特殊的画种,其在画体上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应。
五代 黄筌《写生珍禽图》
在中国绘画流派中,工笔花鸟画历史源远流长。如,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的青铜器上;战国的帛画上都可以追溯到它的来龙去脉。就工笔花鸟画独立分科而言,它"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两宋"。在当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中,工笔花鸟画从内容题材到技法等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从远古至近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脉络。其次着重自唐至明清以来所著的工笔花鸟画相关的理论入手,从各时期的画家、作品、绘画风格等方面来概述。 自峙峪文化至河姆渡文化时期,由于人们生活方式以采集、渔猎为主,也因爱鸟、崇鸟的习俗,有出土的“仿生图像”符号、“双鸟朝阳”等骨雕装饰上,都表现工细而稚拙的禽鸟、花卉造型。至新时期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上,用墨色描绘的鱼、蛙、鸟、鹳、鹿、花卉、植物、枝叶等图像,证明了工笔花鸟画在孕育期还处于萌芽状态。
新时期时代前期 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图》 战国楚墓的帛画,工笔花鸟画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它的表现手法以勾线和平涂相结合,如 《龙凤人物图》和《人物御龙图》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和壁画中的表现形式已趋于细密臻丽的风貌,也出现了专擅花鸟的画家和作品,这个时期花鸟画还依附于人物画中。
战国《人物龙凤图》 直至唐代工笔花鸟画走向成熟期,才开始正式分科。此时期的花鸟画家有边鸾。五代,两宋时期,承袭唐代传统,达到更高的水平。这一时期出现了“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两宋时期的院体花鸟画。元代花鸟画,兴起墨花、墨禽的创作,“院体派”被文人画所代替,工笔画鸟画成萎靡不振的趋势,直接影响明清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当代,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工笔花鸟画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扬,革新,出现了大批耳目一新的画作。
绘画史的形成与发展 一、形成初期简述 工笔花鸟画的萌芽与发展阶段主要是依附于人物画中,作为背景出现。其中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的时期,也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定时期。这个时期绘画与画论受到儒、道、佛三种文化的交互影响,形成了中国绘画史的独特的面貌。 二、形成和成熟期
唐 韩滉《五牛图》 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学艺术如雕塑、绘画、建筑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时期,道教得到充分发展,道教攀皇族之亲,主尊老子,老、庄的哲学倍受推崇,方术一支,修仙之术,长生之道,也为世人所热衷。此时期的工笔花鸟画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以质朴自然的态度去描绘花鸟情趣。如韩滉、韩幹的画面中的牛、马,在艺术风格上多采取质朴自然的态度,这也是师造化的结果。其中韩幹的《照夜白》,能充分说明韩幹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领悟。据传载,唐玄宗曾让韩幹效仿陈闳画马,他竟违命而自成机杼,玄宗问起所由,他回答说:“臣自有师,今陛下內厮之马皆臣之师也”。通过这个实践可以看出唐人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也可以看出韩幹对自然美的关注。这种审美理念正符合庄子所体现的与道合一观点,这也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唐 韩幹 《照夜白》 另外“花鸟画之祖”边鸾,笔下的花鸟画也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是质朴自然风格的代表。从《宣和画谱》以及其它现存的文献四十八幅作品来看,几乎全是花鸟题材,数量之多,这在边鸾之前是没有的,这对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首创了“折枝花”法,摒弃了传统上的全景入画,只撷取自然花草最具美感的部分入画,使画家更能发挥创作的主动性。
史书记载,唐代的画理画史著作有20多种,都是我国画学史上的重要文献,最为突出的是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另有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以及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其中《历代名画记》是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和历代花鸟画的风格特点的论述,在全书中所占篇幅较多而充实。《唐朝名画录》是我国第一部绘画品评的断代体绘画史,对研究我国花鸟画史颇有价值。
五代 黄筌 芳溆春禽 五代的工笔花鸟画在唐代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进步,绘画题材也开始多元化,出现了一大批专门的画家,尤以黄筌和徐熙的成就最高。他们代表两个派别,由于身份和志节的不同,绘画题材,风格上存在着“富贵”与“野逸”的区别。纵观两者的风格特征,其中,黄筌“富贵”所蕴涵的“神”、“妙”,不免有“雕琢”之意,而徐熙的“野逸”,则既“妙于生意”,又朴实自然。此时期的理论著作有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他在《图画见闻志》“论徐黄异体”时说“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不惟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手而映于心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和人生态度,显然有庄子笔下隐士的风采。
三、鼎盛期
宋 赵佶《瑞鹤图 》 宋代是文治大于武功的时期,经济进一步发展,艺术政策宽松,宫廷画院设立,使绘画艺术地位上升。这个时期,儒学思想在当时的文化上占有核心地位,儒学在这个时期有了新的发展,被称为“理学”,其特点是融入了佛、道的思想。在“理学”“格物致知” 的理论体系的影响下,工笔花鸟画绘画风格上十分注重写实。宋代也是工笔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从北宋初始到真宗、英宗时期,院体花鸟画占有主要地位,花鸟画仍承袭黄家的工笔体制,有名的黄派画家还有夏候延祜、陶裔、李符、李怀等人。黄氏父子之后,工笔花鸟大家当推赵昌、赵佶、易元吉等人。其中赵佶和赵昌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客观地推动了宋代宫廷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这时的宫廷绘画获得了空前的业绩,妥善保存、著录了一大批历代先贤的法书名画。至宋神宗、哲宗时,崇尚工笔、讲究形似的黄家画风渐渐衰败,以崔白为代表的新派花鸟画得到宫廷的承认。
到南宋画院时期,宋人工笔花鸟画逐步摆脱了北宋时期过于严格的写实技法要求,折枝小景构图伴随对画面文学性审美意象的全新阐释而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诞生了一大批成就突出的画家和优秀作品,如扬无咎和赵孟坚等等。
宋 赵昌《写生峡蝶图》 赵昌特别重视写生,他喜欢在清晨朝露时, 面对着园中的花卉摹写,因此自号“写生赵昌”, 他的主要特点是刻画精致细微,物象表现生动自然,除了特定的花卉禽鸟具有象征性的比拟作用,他也非常注重画面诗意画境的营造,这是宋代理学“格物”求真精神的体现。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写生峡蝶图》是其对景写生的代表,充分体现了画家扎实的写实功力和严谨精确的观察方法。在宋代工笔花鸟画作品中对禽鸟造型规律的探索十分显见,如南宋佚名画作《子母鸡图》,描绘了日常生活中母鸡与鸡雏一同寻食的场景,画家将禽鸟翅羽翎毛的描绘作为一种富有意趣的基本功来对待,逐一细致地刻画,在动态之中的变化一一推敲而成,细节考究,体现出穷理精神的执着。
在当时历史环境下,宋代的绘画创作特别注重写实,注重事物的客观存在,这与“程朱理学”中的理联系紧密。同样,宋代画论中的理与“程朱理学”中的理,一样也是要重视事物的存在方式,也就是画家在表现绘画对象的时候,一定不能违背他的生长规律、生存状态,相对于花鸟画而言,就是要明了花、鸟、虫、兽的生长规律、生活习性、解剖结构、动态特征等等。
宋 赵佶《芙蓉锦鸡图》
这个时期画论著述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刘道醇《宋朝名画评》,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其它画论著作有:黄休复的《宜州名画录》、米芾的《画史》、邓椿的《画继》另有宫廷编纂的《宣和画谱》。《宋朝名画评》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绘画思想。《图画见闻志》是继《历代名画记》之后又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刘道醇的画论贡献在于他继谢赫“六法论”之后提出了绘画的“六要”和“六长”。《宣和画谱》是在总结以往创作的基础上撰写的第一篇花鸟画论文,集中体现了宋代花鸟画的特点和发展水平。
四、衰落期
明代 边景昭《三友百禽图》 元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前期基本上仍恪守着宋代院体的作风,以工笔设色为尚,但是由于元代废弃了宫廷画院,直接影响了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到了中后期由于受文人画的影响,精工细致的工笔花鸟画转向了以水墨的描绘,这个时期,工笔花鸟画呈现衰落的趋势,直接影响了明清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明代设有宫廷画院,前期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以画院为中心,花卉画多表现公整妍丽一路,承袭了宋代院体画的特征,在花鸟画论坛上占主导地位,代表画家有边景昭、吕纪、林良、孙隆、以及“浙派的首席画师”戴进等人。清代花鸟画,在各个时期有着显著的特色和成就,风格多样,各放异彩。清代初期有王武、恽格、蒋南沙、邹一贵等,画风兼工带写,有严谨艳丽的工笔重彩花鸟画,也有挥洒自如的小写意。其中恽格的润秀的没骨写生,对后世影响很大。这个时期出现了“扬州八怪”他们一绘画题材以花鸟为主,善画梅花、兰竹。
明代 吕纪 《桂菊山禽图》
这个时期比较重要的画论著作有夏文彦的《图绘宝鉴》,汤垕的《画鉴》。专门论述画术画法的竹谱较多,如钱选、赵孟、柯九思、等的论画诗文。元代画论提出与文人画相关的“逸气说”、“士气说”。
五、革新期 在近现代,中国的画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中国画论一洗清代低迷状态,步入了一个自觉时期,掀起了一个新的画论高潮。而现代画论多以画家的绘画实践为基础,常以漫谈、争鸣或者以新的体会出现。如:于非闇的《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江宏伟的《江宏伟教学篇》、陈之佛的《艺术与教育》等著作。但是,现代的画论与传统的画论相比,传统画论显得更系统、全面,有专门的画论著作,也有专门的画论大家。 这个时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为促进我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方针的感召下,工笔花鸟画家投入到生活中,开始直接或间接的反应现实生活,描绘大自然,歌颂工农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出现的比较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有,于非闇、陈之佛、周中耀、张大千、俞致贞等工笔花鸟画大师。其中于非闇工笔花鸟画,初师陈洪绶,上追五代、两宋褚家工笔花鸟画的格法,他一贯主张师承古法,但有反对一味摹古、唯古是从,而要求吸取传统的精华与师法自然相结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成是历史的产物,是各时期历史环境与绘画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由当时的绘画背景与绘画思想相联系,分析了各个时期背景下的绘画风格以及其形成原因,由此引出各个时期的画论著作。从整个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史来看,中国工笔花鸟画形成要求人与自然相同相和的状态中,“提挚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使人的活动与自然相协,也就是“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1、叶尚青.《中国花鸟画史》[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2、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3、王永亮.《中国画与道家思想》[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4、贾涛.《中国画论论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5、张文勋.《儒道佛学思想探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6、王瑶.《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4. 7、傅京生.《中国花鸟画学》[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8、李蕊丽.《论老庄思想对中国花鸟画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毕业论文,2013. 9、刘阿宝.《论宋代工笔花鸟画精神》[D].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论文,2011. 10、余辉.《宋徽宗工笔花鸟画的道教精神》[J].书画世界,2013. 11、李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美学意蕴》[J].美术观察,2008. 12、陈慧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D].鲁东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13. 13、孔六庆.《中国文化中的工笔花鸟画》[J].艺苑,1995.
来源: 邓益民教授工作室
文字: 李景 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