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蔡襄公后代

蔡襄公后代

蔡襄的子女后代

长子蔡匀,官至将作监主簿,先于蔡襄逝世。

次子蔡旬,官至大理评事,先于蔡襄逝世。

幼子蔡旻,曾任秘书省正字。

女儿蔡氏,嫁著作佐郎谢仲规。

蔡襄家族子孙后裔在宋代近200年的八代传承中,英才辈出。宋代的蔡襄后裔,除了22名进士外,还有76人出自叙荫、封赠、举荐的各级官员,尤其是从家族的第3代至第7代先后有10人任过知州(知府、知军),其家族也被誉称为“五世十知州”。

车从仙游县枫亭高速路口入,一座“蔡襄故里”牌坊映入眼帘;在枫亭镇中心街区,蔡襄石雕像竖立在蔡襄广场上;地处枫亭镇的仙游火车站广场前,也竖立着一尊蔡襄雕像……来到仙游县枫亭镇,纪念蔡襄的雕像、建筑物成为一大特色标志。北宋名臣蔡襄就出生在这里。

蔡襄,字君谟,1012年出生,1067年去世。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后长期担任北宋中央监察御史及地方官职,有着较为系统的监察思想及丰富生动的监察实践。在为官的37个春秋中,蔡襄公正清廉、不徇私情、刚直敢谏、以民为本,后人称其“一身藏正气,两袖重清风。”

蔡襄过世后,后人谨守家训,将好家风代代传承。当地群众以蔡襄故里人为荣,传承蔡襄家训,倡导社会新风。在枫亭镇郊的蔡襄陵园,蔡襄纪念园已成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不断迎来我市各级党员干部参观学习,接受廉政文化教育,扬正气,促新风。

-推动监察制度改革

在蔡襄陵园内,一座由白色花岗石构筑、高7.5米的仪门,立在蔡襄陵墓前方。仪门上题“庆历名臣”,后书“刚正廉明”;门柱上刻有对联“公慑奸魂千古乾坤留正气,诚承祖德万家荔谱永留芳”,表达了后人对这位廉臣的敬仰之情。

蔡襄力主监察改革,提出诸如台谏合一、垂直管理及监察人才选拔、奏疏必须保密等主张,对当今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反腐倡廉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当时,宋沿袭唐制,监察制度主要由谏官的谏诤制度和御史的纠弹制度两部分组成,分属两个系列,谏官监督朝政,御史监督百官,职责范围互不混淆,这样很容易助长朝臣结团、拉帮结派,造成国家的动乱。

在蔡襄的推动下,宋仁宗改革了监察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台谏合一”,就是在御史台设置言谏御史,让御史兼言谏之职,效能大为提高,为之后“庆历新政”的改革奠定了基础。言谏御史的设置,为之后明清台谏合一开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