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人生
世界是瞬息万变的,大自然在创造人类的时候,就赐予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精神。
没有追寻过历史,不清楚地球上第一本书出现是在什么时候,可不管是以什么形式出现,它还是给整个人类提供了一个自省的途径和探究心灵的方式。
在中国这神圣的领土上,从来都不缺乏智者,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到关心国事的诗人龚自珍,贯穿中国历史的人物中,有几人不是终生与书为伴呢?传说中纪晓岚终日手捧一书,摇头晃脑一副老夫子的模样,有些人会感到不可思议,可是,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他在幽默中的大智大愚。何使之然?答曰:长期的阅读。
当然,在不同的时代里,社会给我们提供的物质前提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阅读的范围和对象的不同,更是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但阅读的目的是同一的:通过历史和他人的生活感悟,在思索中仰望生活的高度,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价值。
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就个人而论,我喜欢阅读经典的书籍。曾抱怨纯文学的空间越趋狭小,其实,只不过读这东西的群体相对少了而已。只要有人在坚持,就会用人在默默中追随,孤独地坚守在宁静的书桌旁,这是给喧嚣的现实的一个慰藉吧。
读书到阅读也需要一个过程。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名词是等同的。从表面来说,似乎只有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差别,但细致来看,读书,是带有明显目的性的。读书,你可以说,是在读一本无痛无痒的书,忙后都忘记你曾碰过。而阅读不同,阅读的目的性是暗藏并更有成效的。严肃说来,阅读的环境比读书的条件更具幽雅和宁静。为功利的生存读书,虽然获得不少的世俗利益,但对真正的内心而言,是没有多少收获的。喧嚣的环境里酝酿不出纯正的思想。在图书馆里,在安静的乡村,在安静的灯光下,你完全可以放心地驰骋在无边的知识领域,从古到今,从科学到文学,从国内到国外,甚至纵向阅读,你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丰盈,更是心灵上的满足。提升到一定境界,你可以说,你在阅读文字并在研究人生。
文学是高尚的。文学爱好者并不一定在阅读者的队列。我曾问一经常写字的朋友,一周内有几个小时的读书时间。他说,我并不怎么读书。惊讶后,我问,那你写字的源头哪里来,说是自己思考的结果。也是,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人是种武器。有关写作的灵妙确实也只有在实践中才有机会成为可能。值得怀疑的是:写作的高度。再深推一下,就可以确定,读书和阅读,纯写字和创造的区别之一,就是艺术的高度。
阅读能给人精神上的陶冶。人生苦短,在先辈智慧的引导下,一个人对生命的追求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其灵魂的丰富程度才会在阅读中成全自己的生命阅历。阅读中,我们可以看到智者对生命高质量的执着追求,这种意念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行为。
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惑和矛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朱自清先生曾说,阅读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知识的人是容易的,但要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传播者,还需要我们自觉地坚持阅读。从这点来看,阅读是无功利的行为,它不会因为世间的喧嚣而改变人生的方向,也不会因为个人的贫贱而轻言其精神价值。读书人的人生质量,不仅由书来加以规定,更是需要书来提升。
每天的生活中,也许我们都在为生存忙碌,但选择了阅读,就是选择了一种充实的人生。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这个世界似乎变化很多,整个世界又有些东西难以改变,这仿佛就是书籍的传承与演变。作用使书籍与我们的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人类在读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一腔爱国热情唯有通过这没有温度的“汗青”才能向世人透露其中所包含的讯息,使我们不堪回首,颇有感慨。人类在读书,为了能够读到书,求知似渴的人不惜给富人家做工以换取读书的机会,因为当时的条件就是这样有限,眼前人类无能为力,或许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人类不得而知。人类在读书,好不容易有了书籍可供阅读,却由于对书籍的痴狂以致外界条件无法满足,匡衡只能凿开自家墙壁借用邻家微弱的灯光,牺牲物质来满足精神需求。人类在读书,为了能让时间被高效率的利用,陈毅年少时期一边在灶堂前烧柴,一边读书,哪知“天公”不作美,最后落了个“做事三心二意”的结果被父亲训诉,幸好他的精神被老师所赏识:“饭糊了可以重新再做,孩子学习知识才是有出息的。”有了这句话,陈毅就是有再多的委屈,只要能学到知识,一切都值了。人类在读书,形式上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订阅报刊,长时间的连续,把报刊和书籍做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这是多么难以割舍的情趣啊!人类在读书,高科技的演变,人们不出家门,只要动用十指,键盘便成了人类活跃的舞台,所有的文章尽收帷幕。人们兴奋着,感动着,表现出对享受的挚爱。不管高科技怎样的进步与演变,人类唯一的目的就是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从一期期的刊物中,表现出人类对知识的渴望。任凭别人的评价和干扰,只要自己认为这样做会从书籍中懂得学问,而陈毅觉得受的委屈再大也不枉对自己。虽然破坏了物质财物,但是没办法,对于匡衡和许多书生来说,他们已经把读书看成了自己的天性。即使求知似渴人在物质上不曾拥有书籍,但他可以通过大脑来汲取精华,这样自己就变得富有了,而且还不会轻易流失。无论书写材料怎样的落后,通过读书所带给人类的前辈的高尚情操将永远被人所钦佩和传颂。同时人类也在表现着同样的一个行动: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