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大家分享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90后,他叫李东。
2018年,刚从同济大学物理学专业博士毕业的李东,直接被湖南大学聘任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一时间引发了网络上的热议,也让原本这个默默无闻的小伙子,瞬间成为了媒体高度关注的一个“大红人”。
李东之所以被人高度关注,主要有下面两个原因:
第一,他是一名90后,年仅28岁就直接成了湖南大学这所985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一步跨得很大,多少人要成为985大学教授可能需要奋斗一辈子。
第二、他没有过留学经历。现在国内很多大学招聘大学教师,一般都要求有过留学经历,更别说湖南大学这种名校了。然而,李东却是本土培养的一名优秀人才,没有过任何留学经历。
那么,这位李东肯定是有他过人之处,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李东,陕西省镇安县达仁镇人,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2009年,他高考以620分的成绩,成功考入同济大学物理专业,然后在同济大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整整9年。
在同济大学读书期间,李东在凝聚态物理学习和研究上,成果丰硕。
一是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李东在读博士期间,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总计影响因子147.247),其中第一作者论文8篇(总计影响因子89.682)。
二是科研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李东在导师张增星研究员的指导下,自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首次提出了可编程非易失性光电子存储器概念,实现了器件光电转换,集逻辑运算与信息存储功能于一体。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被同行评价为“重大的突破”。
这项成果的取得,背后是他长达三年时间的不懈努力,为了验证自己的这个想法,三年期间,他给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写信发邮件请教、请求指导,自己也做过无数次实验,最后在一次次的怀疑、论证过程中,他最终收获了这份成果。
三是一生遇伯乐
李东的学习和科研路上主要遇到了两位伯乐:
一是张增星老师。 张增星是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的博士,后出国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回国到同济大学组建团队进行二维材料的研究,那时候李东还是一名大二学生,开始加入了这个团队,开始跟着张增星老师从事学术研究。后来也成了张增星老师的直博生。巧合的是,2018年,李东刚毕业,张增星老师也离开了同济大学,跳槽到了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
二是潘安练老师。 潘安练老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大学教授。2017年,他前往同济大学做学术报告,在张增星老师的引荐下,与李东相识。后来在潘安练老师的极力邀请下,李东从同济大学博士刚毕业,就来到了湖南大学。正式加入到潘安练教授的科研团队,继续从事二维材料及二维材料异质结方面的研究。
出色的科研成绩,再遇上了人生的伯乐,28岁的李东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了985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很多人称他为“学霸教授”,
然而,李东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学霸,完全是一个苦行僧。李东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他这样说:
一是独立自主
李东说,自己中学阶段并不是那种天天钻学习里的学生,学习成绩也是中等水平,甚至还有点偏科,理工科不错,但文史类不行。对于李东的学习,父母要求不高只希望他能考上大学就行,他自己也没定过太大的人生目标,所以从来不在学习成绩和名次上较真,这给了李东学习很大的自由。
二是兴趣
李东说自己学习由于比较独立自主,所以学东西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中学阶段特别喜欢数学,也酷爱钻研数学,对数学非常感兴趣,数学成绩也非常好,这对他以后研究物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后来在大二的时候,由于碰到了张增星老师,成为了团队中的一员,也是在这时候激发了他对凝聚态基础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也是凭借着这份浓厚的兴趣,他在同济大学求学期间,能够让他日复一日地呆在实验室里从事实验研究,常常周末无休,实验失败了推倒重来。由于喜欢,所以他从来不觉得厌烦,但他说也是在这种无数次失败中走过来后,才会有了一点点成绩。或许这就是他说自己是苦行僧的原因吧。
年纪轻轻,才28岁就成为了湖南大学校园里的教授,对此,李东还是很谦虚,他还开玩笑地说,自己有时候走在学校里,经常会遭遇尴尬,那就是很多不认识他的人,碰到他时并不会把他当成老师,还以为他只是一名学生。
博士刚毕业就成为985大学教授和博导的人,并不多见,李东确实属于比较成功的一位,可以说他是很多人学习的榜样。这也给我们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家长提了一个醒,在自己孩子教育上,有时候管得太严格未必是好事,有时候让孩子自由学习,培养他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说不定会有惊喜。
同时,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中小学生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在理科的学习上,兴趣培养一定是最重要的 ,著名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过一句经典的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教育已经被无数次验证是成功的,曾经在很多著名科学家身上也得到过验证,包括 杨振宁、谷超豪 等众多大师。
很多人知道杨振宁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实他的数学功底也非常深厚,优秀的数学计算能力让他在物理研究上如鱼得水。杨振宁优秀的数学功底有一部分是受到了他父亲杨武之这个数学家的影响,但是真正激发他学习数学兴趣的却是另外一位数学家, 刘薰宇 。
多年后,杨振宁在香港演讲时,对香港的中学生谈起了刘薰宇,杨振宁说:
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我国大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院士 谷超豪 也曾有同感,他在我国数学领域享有很高的地位。他在谈到自己中学学数学的感受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刘薰宇的《数学的园地》。它介绍的微积分和集合论的初步思想,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位刘薰宇先生跟杨武之是同时期的数学家,他最擅长的就是数学教育,一生编写了大量的数学科普著作,其中最经典的有5部著作,分别是:
1.刘薰宇,《数学趣味》。上海:开明书店,1934
2.刘薰宇,《马先生谈算学》。上海:开明书店,1940
3.刘薰宇,《数学的园地》。上海:开明书店
4.刘薰宇,《因数和因式》。中国青年出版社,1951
5.刘薰宇,《实用微积分》。上海:开明书店,1952
很多人之前可能见过刘薰宇编写的前三本书,即最近网络上热卖的《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如今经过多方的努力,目前已经找齐了刘薰宇先生的前4本书,即: 《数学趣味》《马先生谈算学》《数学的园地》和《因数和因式》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4本书是刘薰宇的经典之作,特点就是非常具有趣味性、故事性,它能够帮助中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很多人读完这套书,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 学数学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
本人也买了一套回来给正在读初一的孩子看,孩子非常喜欢。平时自己也会翻翻,觉得还是很有意思。
如果你也想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热爱数学的朋友,都可以入手一套刘薰宇经典的数学著作。想购买的朋友,直接点击下面链接参与团购即可。
对于李东这位90后的985大学教授,以及他的成长经历,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