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讲了一个抗美援朝中,长津湖战役的战士们英勇奋战的故事。看完电影《长津湖》,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抗美援朝中,我国的战士是多么勇敢无畏,又是多么的坚定果敢。
长津湖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感人?
首先,因为这个本来就是记录我们祖国先辈们,为了保家卫国而战斗的故事,没有先辈们的努力战斗,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繁荣昌盛。
其次,在长津湖战役中,我国派出去的志愿军,在那么寒冷的冬季也可以在长津湖中打胜仗,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也是我们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第一次大胜利。
为什么说电影《长津湖》把历史还原得很好?
1、原本的长津湖战役中,我国的志愿军就是那么英勇,电影中的细节吃冻土豆,也是历史真实的场景,志愿军躺在雪地里,为了不被发现被冻死也是有历史原型“冰雕排”
2、电影《长岭湖》中的伍千里三兄弟也是历史原型人物,并且最后只有伍千里最后活了下来,其他两个兄弟都不幸牺牲。
3、长津湖战役中的场景布局,还有美国人想要在圣诞节前夕结束战争的历史,还原度都很高,能够让观影者有切身体会。
长津湖的故事虽然感人,但是我们也希望这种故事永远不要再发生了,因为这种感人是让我们的先辈们用血换来的,所以说,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极其重要的。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7连官兵为了争取胜利,用青春和热血捍卫军人荣耀的感人故事。
长津湖战役是中国“钢铁军人”与美国“钢铁部队”的较量,结果“气多”战胜了“钢多”。连长伍千里、指导员梅生、狙击手平河、炮兵排长“雷公”、火力排排长余从戎、战士伍万里……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志愿军官兵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无畏斗志、胜战智慧、牺牲奉献展示了“最可爱的人”的壮美形象,彰显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书写了中国军人不可战胜的英雄传奇。
透过影片,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71年前长津湖之战的残酷与伟大、牺牲与不朽。1950年10月底,长津湖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严寒,白天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大部分是从华东调来的部队。由于紧急入朝,有的官兵连过冬的服装都未换上,大部分官兵穿着华东地区的薄棉服(装1斤半棉花),充饥解渴的是冻成冰疙瘩的土豆和漫山遍野的冰雪。当时,志愿军第9兵团物资供应极其困难,平均下来每个班只有两三床棉被,夜间官兵们只能互相搂抱着取暖,有的人冻得耳朵一碰就掉。而美军不仅有军大衣、鸭绒袋,还有棉帐篷、热火炉、营养丰富的热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志愿军第9兵团全歼美军一个3191人的整建制团——“北极熊团”,打垮了美国王牌陆军第10军,迫使美军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战后,人们才知道,志愿军战士在水门桥旁高地上埋伏的那一夜,温度低至零下54摄氏度,我军由此产生了一个震撼天地的英雄称谓——“冰雕连”。可以说,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是我军钢铁意志的胜利,是志愿军战斗精神的胜利。正如冻死的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在一首诗中所表达的:“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经此一役,美军惊呼:“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中国人了!” 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战后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上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1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万余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神伍千里
电影《长津湖》取材于1950年冬天朝鲜战场上的真实故事。长津湖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赫赫有名,因为它是在力量悬殊的对比之下,中美两国两支最精锐部队的对决。这场战役扭转了朝鲜战争形势,但也造成了双方大量人员伤亡,它的残酷结果和它的意义一样让人无法忽视。
你好
《长津湖》是一部还原我国抗美援朝的历史战争片。长津湖战役是发生在抗美援朝中的一次惨烈战役,此次战役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