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传入中国百余年的历史,经过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当今水彩画无论在画幅尺寸、绘画风格、展览规格以及在全国大展中的地位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欣赏
1
2
3
4
5
彩画的技法与材料
在我国,虽然水彩画起源可以上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但直到近代才形成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在近代之前,水彩画更多地与壁画、工笔画集合在一起,这与西方早期的淡彩有异曲同工的味道。
1.水彩画的技法
现今,水彩画经历了近千年发展,已经逐渐形成其特有的基本技法。水彩画的用笔也甚为灵活,有涂、染、扫、揉、拖、擦、摆、点等,更可结合中国画的各种皴法,如著名画家陶世虎和王肇民大师的水彩画,都结合了中国画的功力与笔法。一般来说,水彩画的基本画法有湿画法、干画法及干湿结合画法。
(1)湿画法。湿画法在绘画中使用水分较多。一般是先将纸打湿,再根据喜好画。也可以在绘画中期、后期喷上大量的水,进行特殊的效果处理。在进行湿画法时,一般会将画板水平放置,或根据需要调整角度,这样可以控制水流的状况。绘画时,也最好准备干净的布或海绵,用以吸走过多的水分或用以调整画面。湿画法的好处在于能表现出柔和的效果,也可以将水彩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时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效果,因此,控制好水分就成了关键。要控制好水分,就要靠绘画者对材料及技法的熟悉与运用程度。
在基本的湿画法基础上可以衍生出不同的画法,如湿上湿、湿破色。犹如其名,湿上湿,就是在湿画的画面上继续用同样的画法进行绘画。通常是在前一遍颜色大约半干的时候进行,这样颜色之间就会相互融合,变得柔和,使层次变得丰富。而湿破色则在前一遍颜色完成后,用另一种颜色破开或衔接。与之前一种不同,湿破色法是在前一遍颜色尚未干或半干时,正确来说是在颜色还比较多的时候进行的。画后画面看上去虽然只有一层。但色彩丰富,在破色时还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干画法。干画法与湿画法不同,就是用比较少水分(与湿画法相比)的颜料进行描绘,一般用在绘画的中后期进行。由于颜料水分较少,通常可以用来显示笔触,或用秃笔进行一种肌理画面的处理,以便表现表面较粗糙的物体,最常见的是描绘木纹或树木树干等。要注意的是,一般用干画法的颜色要比前一次的颜色明度要深,否则,画面会容易变得灰或脏。但若想取得特殊效果除外。干画法的好处在于:由于水分较少,比较容易控制水分绘画,在细节描画与肌理制造方面有极大的用处。
(3)干湿结合画法。大多数情况下,艺术画家们都会将湿画法、干画法结合使用,即干湿结合画法,能得到丰富的画面与世界。
除此之外,还有揉纸法、刮纸法、纸拓法、洒盐法、喷水法、涂蜡法等特殊技法。技法要如何运用,就要绘画者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选择。同时,绘画者也要大胆创新,发挥水彩的特性,创造出个人的艺术效果。
2.水彩画的材料
运用水彩画的技法时,使用的材料也很重要。从支架底的画纸,到水彩画颜料、颜料添加剂、媒介材料、画笔及其他工具的运用,都对水彩画面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水彩的特性,常用的媒介有很多:黏稠膏、树胶水、树胶、甘油、牛胆汁、干燥剂、留白液、增厚剂等。这些在外国经常用到添加剂,但在我国的水彩画创作里却甚少用到。比如可以在稀释的水彩颜料中加入树胶,加入树胶后颜料的颜色会有光泽的表面,与油画的上光油效果差不多。增厚剂或黏稠膏与水彩颜料混合,可以达到明显的厚涂颜料效果;可以玉彩拉毛,用画笔或画刀尝试不同的画法。牛胆汁的特性是可以改善颜料的流动性,使颜色均匀分布,尤其适合大面积平涂和湿上湿画法。同时,在使用湿上湿画法中,可利用甘油令颜料变干的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绘画的时间控制。 除上述水彩专用的添加媒介处,还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做不同的尝试。如酒精,同样可以产生斑驳的表面效果,这是基于酒精是有机物,水彩颜料是无机物的缘故;也可利用水与油、蜡的相排斥性创作出有趣的画面;也可利用刀,撕割画面,但要注意使用时用刀的力度,以免弄穿纸。随着现今技术的发展,生产商可以提供更多不同的水彩添加剂。
同时,也可利用传统国画颜料及其他材料,在质材上选择生宣、熟宣、夹宣、墨胶矾水等。市面上出售的国画用的分离流淌剂、润色剂、催化剂等,也是基于亲水性物质与不亲水性物质的相排斥特性,同样也可应用于水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