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肌梗塞的七大病因
1、过度疲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
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情绪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7、大出血休克
休克时血压过低,冠状动脉灌注量不足,加上大出血给机体一个很大的刺激,引起体内生物化学的改变,而诱发心肌梗塞。
2心肌梗塞需要如何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发病1周内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多在75%~90%,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维持1~3周。
三、血清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发病6小时内出现,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消失,阳性率达92.7%。
谷草转氨酶发病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天后降至正常。乳酸脱氢酶发病后8~12小时升高,2~3天达高峰,1~2周才恢复正常。其中CK-MB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它升高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常用于判定梗塞的范围和严重性。LDH1阳性率超过95%。
四、肌红蛋白测定:尿肌红蛋白在梗塞后5~40小时开始排泄,持续平均可达83小时。
血清肌红蛋白的升高出现时间较CK出现早,在4小时左右,高峰消失较CK快,多数24小时即恢复正常。
五、其他 血清肌凝蛋白轻链或重链,血清游离脂肪酸,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均增高。
六、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检查、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3心肌梗塞有哪些症状
1、疼痛:为此种病症最突出的症状表现。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症状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
2、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0.7KDa(80mmHg),甚至昏厥。
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症状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
休克发生的主要因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导致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3、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
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4、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着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表现。
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5、全身症状表现: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
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导致,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4心肌梗塞的日常保健方法
1、合理膳食
安排合理膳食,以降低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体重超重者要限制总热量。
经膳食调整3个月后,血脂水平仍明显异常者,可针对血脂异常特点,选用血脂调节剂。
2、吸烟者应力劝戒除
吸烟不公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也是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肌梗塞复发的危险因素。心肌梗塞后恢复的患者,继续吸烟者再梗塞发生率大约为不吸烟或吸烟已戒除者的2倍。挪威多中心研究,在心肌梗塞后17个月中,戒烟者较继续吸烟者再梗塞减少45%,在3年后,戒烟者较吸烟者心脏原因死亡及再梗塞明显降低。
被动吸烟与吸烟者有相同危险,故应力劝患者的亲属戒烟,患者恢复工作后最好应在无烟环境中工作。吸烟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减低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能力。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吸烟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呈高度相关,吸烟可使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这些可能都地易诱发再梗塞的原因。
3、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不公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而且在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或心肌微循环中聚集等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或猝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阿斯匹林是廉价易得的抗血小板制剂,副作用低,便于长期应用。
4、适当的体力活动和锻炼。可采取步行、体操、太极拳、气功等锻炼方法以增强体质。
5、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急性心肌梗塞恢复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门诊随访,观察病情,调整用药。如又再现心绞痛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防止心肌梗塞复发。
6、控糖控血压。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应予以适当的控制血压和血糖。
5心肌梗塞患者吃哪些食物对病情恢复好
1、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尤其是心肌梗塞发病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为主,并避免过冷或过热的膳食。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热能。允许进食适量的瘦肉、鱼类、水果等。
经常保持胃肠道通畅,以防大便时因过分用力加重病情。
2、饮食应平衡、清淡且富有营养,以改善机体,包括心肌细胞的营养供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促进心肌梗塞病人早日康复。应避免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
避免进食大量脂肪,因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以防止或减轻心肌梗塞并发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应据病情随时调整。
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时,常有胃肠功能紊乱,饮食更应注意。
发病开始的1~2天,仅给热水果汁、米汤、蜂蜜水、藕粉等流质饮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
若患者心功能好转,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蒸鸡蛋白、稀米粥等饮食。随着病情的恢复,病后6周可采用心肌梗塞的饮食治疗,但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