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种稻,北方种麦;稻磨成粉叫米粉,麦磨成粉叫面粉。之所以“南粉北面”,皆因南方碾磨成粉的粮食种类多,如粤港的沙河粉、广西的螺蛳粉、潮汕的木薯和番茨粉,还有野菜树叶掺和米粉的鼠壳粉和朴只粉,做粿!大街小巷这粉那粉的食物美不胜收,天天如此,焉有不名噪天下之理?
北方虽有但少见,而面食较普遍,久之就形成南粉北面的印象。
南方说的粉有两种意思,一种是用大米加工成的条状。另一种是用大米、玉米等磨成的粉末状,叫做米粉,玉米粉。在北方则叫做米面、玉米面。
要说“南粉北面”中的“粉“讲的是条状的米粉。比如最负盛名的桂林米粉,江西米粉,长沙米粉等。“面“则是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习惯使用小麦磨成面制作成的面食,当然这里指的是面条。
为什么会南粉北面?这个和气候环境有关,北方最早吃的是小米,后来才慢慢改吃小麦,因为小麦做主食不好煮,口感也不好,才又改进把小麦磨成面粉后做成各种面食食用。
而南方一直吃稻米做的米饭。至于南方人什么时候开始有吃用大米制作成的粉不得而知。但是历史上却有关于桂林米粉的由来的故事。公元221年,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因为秦军从北方来到岭南,气候的变化饮食的改变使得他们水土不服,很多士兵 吃不习惯米饭,有的肚子胀,有的还上吐下泻,后来军医就在当地采摘各种草药熬成汤药给士兵们服下治疗好了。再加上厨子们因地制宜用稻米磨成米浆后制作成细粉条,味道和面条差不,多给士兵们吃的习惯,这样就解决了饮食的问题。最后因为战事的原因,既要吃饱,又要解决水土不服,索性就把药汤和米粉放一起吃,这样士兵们吃饭的时间就缩短了。后来桂林米粉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不管南方的米粉是不是从桂林米粉流传出来,至少是人们对饮食上的不断研究和发现。美食种类只会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