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走行在心脏表面,环绕心脏分布,立体形态类似树状,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分支,但个体差异大,行走方向各异。
正常冠状动脉主要有两大分支,即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LM)起源于升主动脉左后方的左冠窦,行至前室间沟时分为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也可能在两者之间发出中间支。
前降支通常供应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血液,其分支分别向三个方向发出,即对角支(D)、右室前支、室间隔支。左回旋支主要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左心室前后壁的一部分。主要分支有钝缘支(OM)。
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于升主动脉右前方的右冠窦,供应右心房、右心室前壁与心脏膈面的大部分心肌。主要分支有后降支(PD)、左室后支(PL)等。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的走行、数量和畸形;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无、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评价冠状动脉功能性的改变,包括冠状动脉的痉挛和侧支循环的有无;
同时可以兼顾左心功能评价。
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进行介入治疗;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并可以进行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价。
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⒈稳定型心绞痛或陈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
⒉不稳定型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无效,一般需紧急造影。
对于高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自发性为主,伴有明显心电图的ST段改变及梗死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⒊发作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发病在6小时以上仍有持续性胸痛,拟行急诊PCI手术;如无条件开展PCI术,对于AMI后溶栓有禁忌的患者,应尽量转入有条件的医院。
AMI后静脉溶栓未再通的患者,应适时争取补救性PCI。
对于AMI无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梗死后1周左右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AMI伴有心源性休克、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应尽早在辅助循环的帮助下行血管再灌注治疗。
对于高度怀疑AMI而不能确诊,特别是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心包炎的患者,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⒋无症状性冠心病,其中对运动试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
⒌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或高度怀疑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存在不稳定斑块。
⒍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可能性较大的均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进行血管病变干预治疗,需要评价冠状动脉。
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或PCI术后,心绞痛复发,往往需要再行冠状动脉病变评价。
一、检查前禁忌
(1)对碘过敏。
(2)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3)如果患者属于合并严重的心律失常以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话,则是不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
(4)电解质紊乱。
(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以上情况不能采用此项检查。
二、检查时要求
(1)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将备用药品抽入空针内,如阿托品1mg,利多卡因400mg,异丙肾上腺素0.5mg。
(2)如果股动脉穿刺成功的话,则需要立即又静脉内注射肝素50mg,这样可以防止血色的并发。
(3)压力换能器、三通接头和心导管应连成一个完整的密闭系统,注意排气,并时刻注意,切勿混入气泡。
(4)电击除颤器的电极板涂以导电糊,以备应用。
(5)检查过程中连续心电监测,必要时提醒操作者,监测内容包括:
①QRS波幅。
②ST段及T波。
③心律,如有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立即静脉注射硫酸阿托品0.5-1mg;如有室早、室速,立即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50-100mg,发生室颤时立即予以电除颤。
(6)严密监测压力,压力下降2.67kPa(20mmHg)以上,疑导管顶端堵住冠状动脉时,立即撤离导管。
(7)病情严重或原有心动过缓者,造影前可安置临时起搏器。
(8)操作过程中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应予硝酸甘油0.6mg含服,或从导管内注射稀释后的硝酸甘油200ug,必要时重复应用,并予以氧气吸入。
1、心理护理
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创伤性检查,患者在局麻下行介入检查,检查中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在手术前后需应用综合心理干预。对介入治疗患者在手术前后应用综合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表现显著减轻。
护士在术前用温和的言语,耐心细致地介绍冠脉造影手术的目的、必要性、安全性、方法、配合要点、治疗中可能出现不适感觉及应对措施等,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2、病人准备
协助病人完善各种相关检查。术前一日作好备皮、碘过敏试验。术前1~2天练习床上排尿,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利于术中造影剂的排出。
为减轻病人的消化道症状,避免禁食时间过长引起血容量不足,尤其是老年人,可适当缩短禁食、禁水时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安排的手术较多时应恰当掌握后面病员的禁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