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敞以及 张允修 。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上,张同敞这个名字是很冷门、很陌生的。因为在明朝,群星璀璨如河汉。论名臣,有夏言、徐阶、张居正;论名将,有徐达、戚继光、 李成梁 ;论名儒,有河东、白沙、阳明;论名士,有杨用修、唐伯虎、 张宗子 。
张同敞,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名字。说到他的老师,可能知道的人多一些, 瞿式耜 ,他是南明永历朝兵部尚书,封疆大吏,镇守桂林。他的死,象征着桂林城的彻底沦陷,也象征着永历朝的恢复希望彻底破灭。
张同敞,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名字。说到他的 曾祖 ,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曾祖叫张居正,大明第一权臣,他的名字,代表着一个时代,代表一个有过声震寰宇历史的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
但是我们应该记住他。永历四年(顺治七年,1650),定南王 孔有德 进攻瞿式耜镇守的桂林,身在梧州的 永历帝 却在此时弃城逃至南宁。得此消息,桂林士气土崩瓦解,将士皆不战而逃,只剩瞿式耜独坐空城。诸军皆南窜,一人独北上。张同敞泅水过江,找到了他独坐空城的老师。
瞿式耜对于他的到来很是震惊,问他:
张同敞坦然的回答到:
从桂林城破被抓,到最后被处决。张同敞想起了自己的曾祖,张居正,想起了叔大当朝之时繁华与强盛,当时的边疆,辽东有李成梁,蓟北有戚继光,捷报频传,群宵慑服;当时的皇帝,年纪虽小,却俨然是明君气象。而如今,山河变色,愁云万里,自己不日也将为了大明殉节,因此,他写下了两句诗
《 明史 》记载:
张同敞死时,头颅落地,碧血苍穹。身子却依旧向前跳跃了三步,众人震惊不敢言。
此时的他,可能想到了他的五爷爷张允修,六年前,张献忠陷荆州,强迫张居正第五子张允修在 大顺朝 为官,年近八十的张允修留绝命诗一首,自杀。诗云:
张允修的大哥, 张敬修 ,因昔日父亲学生万历皇帝的不断逼迫,在荆州的家中愤而自杀,当时的张允修刚刚年满十八岁。 万历皇帝 对张家的雷霆手段,相信在张允修的心里留下过十分深刻的印象,但是当面对贼军的时候,他选择为逼死了自己大哥、差点将自己一生为国的父亲开棺戮尸的朱家,殉节。因为
比较张同敞及张允修的 绝命诗 ,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于自己的先辈,张居正,都是充满自豪甚至自负的。
张同敞说“ 伤心烈祖当年志 ”,张允修说“ 纯忠事业承先远 ”。张居正, 身前不负大明,身后不辱大明 !
张议潮
安史之乱开始,唐帝国由盛转衰,无力西顾,导致河西陷于吐蕃之手。近一百年之后之后,张议潮在敦煌起义,三四年间收服十一州,使沦陷吐蕃多年的河西重回大唐版图。
张议潮出生于799年,这时河西走廊沦陷于吐蕃之手已经近50年,孤悬于外。还年轻时,张议潮就下定决心要驱赶吐蕃人,这一等就是50年。50年后的848年,张议潮在敦煌举起义旗,以区区敦煌一地对抗吐蕃帝国。派出10支信使队伍前往长安通报敦煌起义消息,其中9支都被吐蕃人追杀殆尽,唯一剩下的一支在两年后抵达长安。其时,唐帝国无力援助。于是张议潮以一郡之力,纵横于吐蕃、吐谷浑、回鹘、口昷末之间,居然收复了11个州[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甘肃岷县)],包括新疆东部、青海、甘肃大部。
867年,张议潮到达他从没到见过的长安,在此终老。
张议潮将军统军出行图,莫高窟第156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