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教授炮轰博士毕业须有2篇C刊,建议取消这一要求。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教授炮轰博士毕业须有2篇C刊,建议取消这一要求。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范教授此举虽然是好心,但是我不认同他的上述说法。

首先,范教授只是人文社科领域的教师,他可能对人文博士发论文较难的情况了解较多,但是怎么能以此来推断所有学科领域的博士发论文的情况呢!其次,事实上,很多高校的博士生,尤其是排名前二十的高校博士生,在博士期间所能发表的论文不止2篇C刊(CSSCI/CSCD),而且不少都是倾向于发表SSCI或SCI。

此外,我认为范教授所说的“所有C刊一大半都给博士生发文章都很难满足这个需要”这个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差。第一,并不是所有高校对博士生的要求都是如此,有些高校考虑到生源的特殊性,对博士的要求有所降低,比如我知道部分高校的要求是一篇CSSCI,一篇北大核心;第二,有不少985高校的博士的能力远远不止发两篇C刊,甚至他们都是主要发表SSCI和SCI期刊;第三,很多985高校对SSCI和SCI的认可度远远高于CSSCI/CSCD,为此,很多博士要么发国内顶级期刊,要么只发英文期刊,尤其是理工科博士。最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博士,如果连2篇C刊都发表不了的话,那就说明其不适合读博。如果博士生博士期间是在竭尽全力做科研的话,那么他们既然能获得经验丰富的博士生导师的认可,申请到高校的博士就读机会,又怎么可能发表不了2篇C刊呢!

对于范教授所提到的“高等学校博士答辩学位授予关键看博士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看学位论文本身”的建议,我也是不认同的。首先,对于博士生而言,如果能写出较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具有较高的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又怎么能发表不了2篇C刊呢。即使有这样的博生存在,那也是少之又少,要么就是其不屑于普通研究,一心钻研某个重大科学研究而无法自拔,要么就是其并没有把博士期间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科研中。甚至乎博士论文是否是其本人做的都值得怀疑。其次,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上存在着各种残酷的挑战,博士生在准备攻博之后如果连两篇C刊论文的挑战都无法通过,那么我们很难想象其在博士毕业后将遇到更多事情无法胜利解决。最后,对博士生设定两篇C刊的毕业要求有助于他们通过撰写小论文来提升论文写作能力,可以高效提升其科研水平。一般而言,经历过发表C刊论文的博士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应对博士论文的撰写。此外,博士毕业后,发表论文的经历也有利于他们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总而言之,作为我国高水平人才,博士生担负着我国繁荣复兴的艰巨使命,他们的毕业要求就应该要设定得比较高。

其实现在不少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博士生的要求是每年至少一篇C刊,而很多严师对自己的学生的要求是每年至少发表一篇SCI或者SSCI,甚至乎有些导师对硕士生的毕业要求就是3篇SCI。

说句题外话,我国博士生的在读待遇相比欧美国家是比较低的,博士们在读期间为了做好科研付出了很多,提升其生活待遇是有必要的。

本人作为一名在读者。深深体会到了发C刊的难度。在投稿及等待的过程中,那种焦虑和压力的确一度让心心碎。在这点上,本人同意范教授的意见。但本人觉得博士生,在读期间,虽不用拿C刊来衡量,但也应该有一定的考核指标,所以我觉得可由C刊改为普刊即可。并且现在国内不少高校,且不乏名校,也是这样安排的,即2篇普通刊物即可。或者翻译一些国外高水平的论文作为考核作业,也是可行的。

这些砖家再别给博士含金量放水了。现在老公帮老婆写论文,老婆安心看娃的例子已经不鲜见了。再没有论文的要求,那博士就没有什么了。不过也好,到时候大家都博士了,也就没什么功利性了,可以把博士名额让给那些真正想搞科研的人。

这样的建议有一定意义。

对某件事情有不同的声音,就需要重视,就需要反思。

博士毕业需有2篇C刊,这种要求目的是为了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但结果呢?

结果可能是,期刊容纳量不足,导致版面费水涨船高。

结果可能是,代写代发论文产业昌盛。

结果可能是,部分数据造假,衍生学术不端。

结果可能是,学术浮躁急功近利。

我想这些结果大家都不想看到,大家也不能容忍。

但这就是结果,就是现状。

这位教授反映的问题属实,反映的问题的确需要认真面对。

发不发表文章属于考核问题。

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如何考核?

靠导师,或者导师课题组的考核?如果这样,可能出现情感因素导致的低要求问题。

评价靠数量,的确很生硬。

评价靠综合,又显得不客观。

不过博士生培养还是要加强过程管理,通过严格的过程,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加强自我管理,树立目标学习意识。这样的做法自然而然会促成好的结果。

同时,学校、导师都要给学生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提供好保障。

有了保障,有了耐心的指导,学生成长问题就自然而然。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培养人就需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更加因地制宜制定培养方案。

不能说不发表文章,不能说发表很多文章。

发表文章都是路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更优化的培养路径。

应该看看国外世界一流大学是如何要求的,现在国家在创双一流,如果博士论文水平太低,如何和国外竞争?当然可以根据不同学校设置不同要求,不一定非要在国外发论文,不同大学的博士可以在不同级别的刊物上发表。

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毕业要求,毕竟达到博士学位水准需要有个衡量标准。姑且不论其科学性,但是人性化程度来说比国外的博士应该好多了。之前在实验室做毕设的师兄去了美国,导师要求发10篇(包括会议)才能离开,据说他们组里有博士做10年的。

那么教授还可以建议,以后教授职称评定,必须要在对应研究领域的顶级国际期刊中发表多少论文,否则不予评定,过一段时间,对应的博士的这个也会被取消,上面的人感觉不到困难,他们就不会执行!

一个博士生两篇C刊都发表不了,这样的博士生能有多大的作为。中国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太多了,遍地都是研究生,说本科毕业都不好意思了,这种只求数量而不求质量的教育体制该有所改变了。

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的情况。但就化学而言,没有影响因子总和10以上的论文,不该授予博士学位。这个要求并不高,如果再加一个,必须有一篇影响因子3.0以上,并且sci rep和rsc adv不算,那就较高了。

不赞成,博士学位是最高的学术学位,如果连这个质量都保证不了,学位体系的声誉何存?关键是建立退出机制,达不到要求可以退学或者先毕业,达到要求再来申请学位!若没有高级别文章发表要求,在这个人情社会,大家都你好我好,不可能培养出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