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都给人留下了无数谜团。乾陵,这座气势宏伟的地下皇陵是武则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的长眠之地。数百年来,周围的陵墓都被盗墓贼洗劫,然而乾陵却使他们望而生畏。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像许三多一样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我们不禁要问,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
武则天墓之谜:武则天墓为何万人挖不动? 如果问世界上哪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3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陵者就有17人之多。
然而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
这事得从乾陵的修建说起。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
唐时的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梁山有利于女主。所以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
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著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
至于里面的宝贝,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500吨!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4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盗掘
如此丰厚的宝藏使得乾陵吸引着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纷纷抄着铁锹、锄头前来刨上几下。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刻,梁山就没消停过。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这位盐贩子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烧杀抢掠一番,待土匪瘾过足了,他突然发现自己无事可干了。
这时,有人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
...查看更多
导读: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武则天墓乾陵
武则天墓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
“唐高宗乾陵”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陵号乾陵。实际上是一帝、一后的合葬墓。自郭沫若以来,现代人认为这是二帝合葬墓,但这并不符合古代(包括唐朝人)的观点。因为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将大唐江山归还给李氏皇族。为了死后能有栖身之所,武则天自己宣布废去自己的帝号,请求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将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于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应了母亲的这个请求。所以在礼制上乾陵仍然属于一帝、一后的合葬墓。
自古以来,乾陵在史书中一直像其他的帝后合葬墓一样,被视做唐高宗的陵墓,武则天是附葬于其中的皇后。解放后,由于郭沫若对武则天非常推崇(郭沫若崇拜独裁者),于是带头把唐高宗乾陵称为二帝合葬墓。加之现代为促进旅游,一些不顾历史事实的宣传,把乾陵称之武则天陵。更有甚者,据此来讨论武则天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陵墓称为“乾陵”,完全不知道乾陵本身是唐高宗和皇后的合葬墓。
...查看更多
武则天墓之谜:在乾陵被侵犯的历史文字中,黄巢掘陵时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据说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后仅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此至今仍有迹可寻。由于农民军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结构实在太坚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内部结构,结果挖错了方向,乾陵躲过了劫难,否则保存不到今天。
从史载的众多盗墓事件中可以看出,掘坟盗墓多发生在乱世之秋,上面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盗墓高峰,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的中国四分五裂,或分或裂,分分合合,乱世出英雄,也出盗贼。黄巢的出现,也是因为乱世,时间在唐末。
在官方史学家的笔下,农民起义军一直不被褒扬,或“贼”或“盗”。在新旧《唐书》里,黄巢也是“贼”人一个。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很厉害的,《旧唐书·僖宗本纪》(卷22)上有这样的文字,“是月,冤朐贼黄巢聚万人攻郓州,陷之,逐节度使薛崇。”类似文官很多,差点就让他夺得了大唐的江山。
但黄巢在战场上虽然厉害,并粗通笔墨,但和曹操相比,盗墓还算是“外行”。由于没有盗墓常识,加上他左右多为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兄弟,不少墓掘而未开,故称其为最蠢的盗墓者并不为过。
黄巢为冤句(今山东荷泽)人,屡试不第,遂以贩卖私盐为生。虽然是农民起义军的头领,但家里并不是很穷。与西楚霸王项羽一样,黄巢也是“武术爱好者”,在乡民中击剑骑射,样样精通。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主政时期,连年灾荒,饿死人无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五月,黄巢与同族兄弟、子侄黄揆、黄恩邺等八人,募众数千响应河南人王仙芝起义。-
黄巢的起义军纪律严明,还提出了颇顺人心的“均平”口号。黄巢对外称,“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 甚得民心的起义军,队伍迅速壮大。公元880年11月占领东都洛阳,次年拿下京城长安,并建立了农民政权,国号“大齐”。但三年后,即公元883年6月17日,黄巢兵败自杀,唐亦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更加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黄巢军队前期“整众而行,不剽财货”,那他号称四十万大军的粮饷从哪来?盗墓掘宝应该是其财路之一。
黄巢成为中国盗墓史上的狂人,是因为其盗掘的对象都是重量级。一是效法项羽,掘秦始皇陵;二是学赤眉军、董卓,掘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三是掘武则天与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对于黄巢盗掘的文字散见诸陵的盗掘记载中。
在乾陵被侵犯的历史文字中,黄巢掘陵时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据说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后仅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此至今仍有迹可寻。由于农民军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结构实在太坚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内部结构,结果挖错了方向,乾陵躲过了劫难,否则保存不到今天。看来,盗墓也是要学问的,蛮干不行。
手下有那么多人,随便挖挖也能弄出不少宝物啊,真是蠢死了。从当年的实际情况分析,在三座帝王陵寑中,黄巢不会一个未得手,最有可能掘开的是茂陵,茂陵之前已多次遭盗,地宫入口容易发现。现在分析,黄巢带领起义军盗掘帝王陵,乱挖一通,并不仅仅是盗宝,也有泄恨的意思,是对封建皇权的一种政治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乾陵:一个无奈女人的无字碑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曾经当过女皇的武则天离开了人世。
刚刚复辟成功的唐朝君臣赶紧公布了所谓的武则天遗书。因为朝廷不愿意承认武则天的皇帝地位——就像朝野上下正在拼命去除横亘在大唐王朝中间的二十一年“大周”王朝的痕迹一样,武则天的这份遗书不叫“遗诏”,而被称为“遗制”。在其中,武则天宣布了三点“遗愿”:第一,重申自去帝号,自愿做回“则天大圣皇后”;第二,“祔庙”,也就是把自己的牌位放到李唐皇室的宗庙中;第三,“归陵”,武则天主动要求和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
根据武则天的“遗愿”,唐朝君臣很快就将武则天的灵柩葬入了唐高宗的乾陵。
唐朝开始了系统的“去周化”运动,有组织地清除武周王朝的记忆,仿佛那段历史压根儿就没有存在过。“武周皇帝”变成了“则天大圣皇后”,又慢慢被简化成了“则天皇后”,淡出了人们的话语。。
我曾经跑到距离现在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五十公里处的乾陵,瞻仰一代女皇的陵寝,看看引发争议的“无字碑”。我惊奇地发现,这座唐朝最大的帝陵的正式名字是“唐高宗乾陵”。之后各朝官府都是以唐高宗陵寝的地位来对待、保管它的。而武则天只是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在丈夫的身边。如果游客不是来之前就知道在这块土地下面长眠着武则天,陵区内没有一个标志物宣告这是武则天的陵墓。一代女皇武则天竟然没有自己的陵墓!有人可能会争辩说乾陵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但那更多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历朝历代附葬在皇帝陵墓中的皇后很多(许多帝陵中还葬着不止一位皇后),我们能说这些皇后都有自己的陵墓吗?
一位叱咤政坛半个多世纪的伟大女性,终究逃脱不了男权附属品的地位,这对武则天来说是多大的悲哀啊!
乾陵司马道东侧耸立着巨大的无字碑。有考古人员宣称这块留给武则天的石碑上曾经刻满了预备写字的方格子,可是后人始终没有发现其中的碑文。武则天的无字碑为什么没有字呢?有人说这是在夸耀武则天的功绩难以用文字形容;有人说这是在骂武则天坏事做绝,恶行罄竹难书;也有人说,这正是武则天高明的地方。她留下一块无字碑让后来人去自由评说。这三种说法都不对。我们只要看看饱经风霜、满目疮痍的无字碑,再看看它的西边、唐王朝给平庸的李治立的做工精湛的“述圣纪碑”,再联想到武则天在这片陵区的附属地位,就会有所感悟。
无字碑在宣示着武则天深深的无奈。
她纵横天下,承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她在生前牢牢操控着多病平庸的丈夫李治,掌握着王朝的政权,但她的所有成就都只停留在生前。死后,除了早早死去的丈夫在灵柩旁边给她留了一块空地,武则天一无所用。其中巨大的落差,全都因为武则天是一个女人。
武则天是一个女人,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渴望权力,渴望有所作为,渴望像男人一样为王朝开疆拓土。从14岁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到67岁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九五之尊,武则天花费了53年的时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可人们很少注意到,武则天还是中国历史上登基年龄最老的皇帝。这两个“中国之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冲击皇位的过程中,武则天不顾一切,侍奉过两代君王,出家做过尼姑,还不惜亲手掐死了尚在襁褓之中的女儿。唐高宗的第一个太子李忠不是武则天所生,被武则天废黜杀死。后来,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因为在一些思想观念上冲撞了母亲,“暴薨”,死因不明;次子李贤不甘心做母后的傀儡,被立为太子后又被母亲废黜,在放逐地巴州被逼自杀。武则天的另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唯唯诺诺,见到母亲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毫无母子亲情可言。即便如此,兄弟俩依然被武则天废黜,在恶劣的流放途中,静候死亡的到来。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下,武则天的周王朝的最大问题是王朝血脉的传承问题。如果把皇位传给子女,天下等于回到了李唐皇室的手中,而传给同133 姓的人又意味着将天下交给了血脉之外的人。在传统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武则天花了二十年时间也想不出破解之道来。跃跃欲试的武三思等人是武家后代;李显、李旦两个儿子憨厚老实,为人谨慎。大臣们心中对李唐王朝的感情难以磨灭,依然希望在自己身后天下能够恢复李姓。从这个角度来看,精明的武三思等人相比李显兄弟来说处于劣势。大臣们用各自的方式劝告武则天应当将帝位传给儿子。只有这样,武则天在升入天国之后才能世世代代享受子孙后代的供奉。而如果将帝位传给武三思等人,武三思等继位者会去供奉、祭祀自己祖父的牌位。到那时候,作为姑母的武则天的地位是尴尬的。武则天自然知道这样的可能性,但要她将天下拱手还给李姓,自己结束武周王朝,她又于心不忍,难于下手。她希望李家后代和武家后代能够和睦相处,希望武周王朝能够千秋万代。可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百年之后的继承人问题成为武则天的一大心病。
...查看更多
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一对夫妻两代帝王的陵墓。尽管在风雨之中飘摇了1 300年,但竟然未遭盗掘,实属罕见。到底是怎样的机关暗道使乾陵幸免于难?武则天当上皇帝难道是“梁山为陵,女人主事”的应验么?巨大的无字碑到底又隐藏了怎样的历史真相呢?
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一对夫妻两代帝王的陵墓,它奇迹般地躲过了一场场浩劫,保存着千年前的风姿,卓然于梁山之上。这使得乾陵被渲染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
作为乾陵的主人和中国的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名号似乎更胜其夫唐高宗。据说武则天小时候就有异相。当时名闻天下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席间,武士彟请袁给家人相面。袁天罡看了夫人杨氏后,说:“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贵子!”看了武氏二子元庆、元爽后,说:“此二子官可至三品,但并不富贵终身!”这时,乳母抱着身穿男孩衣服的武则天走了出来。袁天罡上前审视了一会儿,说:“此小郎君神色非凡,不易知晓,让他走走看。”于是,乳母把她放在地上。孩子走了几步,袁天罡又让她抬头看,大惊道:“此子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必极显贵!”袁天罡又从侧面将孩子审视了一会儿,又惊奇又遗憾地说:“可惜是郎君,若是女孩,当为天下主!”
果然多年以后昔日的女娃摇身一变成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称帝后,广开仕途,开创“殿试”“自举”“武举”制度,广泛吸纳人才;奖励告密,任用酷吏,屡兴大狱,打击士族显贵,以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在她统治的近50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加强和改善了唐王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晚年豪奢专断,宫闱秽乱,侄儿武三思把持朝政,政宪大乱。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十一月,武则天崩逝于洛阳上阳宫,临终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终年82岁。次年五月,中宗护则天灵驾还西京,八月与其夫合葬于乾陵玄宫。
武则天一生雄心万丈,巾帼不让须眉,怎么会在死后甘心放弃帝号,和唐高宗合葬呢?这既是她的明智之举,也是不得已为之的选择。当年武则天为了争夺皇位,用尽了权谋手段,几乎使整个李氏王朝不复存在。一旦武则天另设陵墓,伍子胥鞭尸复仇的故事很可能又会重演。而如果她选择与高宗合葬,既可以避免身后惨遭羞辱,又可以陪伴高宗,永享子孙后代的香火祭祀。
...查看更多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一对夫妻两代帝王的陵墓。尽管在风雨之中飘摇了1300年,但竟然未遭盗掘,实属罕见。到底是怎样的机关暗道使乾陵幸免于难?武则天当上皇帝难道是"梁山为陵,女人主事"的应验么?巨大的无字碑到底又隐藏了怎样的历史真相呢?
风水话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一对夫妻两代帝王的陵墓,它奇迹般地躲过了一场场浩劫,保存着千年前的风姿,卓然于梁山之上。这使得乾陵被渲染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
作为乾陵的主人和中国的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名号似乎更胜其夫唐高宗。据说武则天小时候就有异相。当时名闻天下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席间,武士彟请袁给家人相面。袁天罡看了夫人杨氏后,说:"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贵子!"看了武氏二子元庆、元爽后,说:"此二子官可至三品,但并不富贵终身!"这时,乳母抱着身穿男孩衣服的武则天走了出来。袁天罡上前审视了一会儿,说:"此小郎君神色非凡,不易知晓,让他走走看。"于是,乳母把她放在地上。孩子走了几步,袁天罡又让她抬头看,大惊道:"此子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必极显贵!"袁天罡又从侧面将孩子审视了一会儿,又惊奇又遗憾地说:"可惜是郎君,若是女孩,当为天下主!"
乾陵的墓道(资料图)
武则天一生雄心万丈,巾帼不让须眉,怎么会在死后甘心放弃帝号,和唐高宗合葬呢?这既是她的明智之举,也是不得已为之的选择。当年武则天为了争夺皇位,用尽了权谋手段,几乎使整个李氏王朝不复存在。一旦武则天另设陵墓,伍子胥鞭尸复仇的故事很可能又会重演。而如果她选择与高宗合葬,既可以避免身后惨遭羞辱,又可以陪伴高宗,永享子孙后代的香火祭祀。
而关于乾陵的选址,也和这位女皇执政扯上了关系。关于乾陵的选址,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唐高宗登基不久,就派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一日,二人寻视到梁山上,只见此山三峰高耸,主峰直插天际。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歧山相连。乌、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梁山乃是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长孙无忌和李淳风选好陵址后,回京禀报高宗。袁天罡听说后,极力反对。原来他曾为高祖选陵址到过梁山,深知此山风水的优劣之处。他对高宗说:"梁山从外表上看是一块风水宝地,但细看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梁山虽东西两面环水,能围住龙气,但与太宗龙脉隔断,假如百姓选祖茔於此,是可以兴盛三代,但作为帝王之山陵址,恐三代后江山有危。大唐龙脉从昆仑山分出一支过黄河,入关中,以歧山为首向东蔓延至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尧山。今太宗已葬九嵕山,为龙首。陛下不可以后居前,况梁山又非龙首,而是周代龙脉之尾,尾气必衰,主陛下治国无力。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似女乳状,整个山形远观似少妇平躺一般。陛下选陵于此,恐从此后为女人所控。三是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二峰圆利,属金格。三座山峰虽挺拔,但远看方平,为土相。金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龙气助金,地宫营主峰之下,主陛下必为金格之人所控。依臣愚见,若陵址定于此山,陛下日后必为女人所伤!"然而高宗还是毅然选择了在梁山建陵,袁天罡一听,仰天叹曰:"代唐者,必武昭仪。"他怕将来受牵连,就辞官不做,出外云游去了。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据文献记载,弘道元年高宗死后,陈子昂等人极力主张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遵照高宗"得还长安"的遗愿,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了吉地,命吏部尚书韦待价为山陵使,户部郎中韦泰真为将作大匠,动用兵士和民工20余万人,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将梁山主峰作为陵冢,在山腰凿洞修建地下玄宫。《新唐书·陈子昂传》载:"山陵穿复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扶稚老,铲山背石,驱以就功。"
武则天于神龙元年病故后,中宗皇帝满足母后"归陵"的遗愿,力排众议,命人挖开乾陵羡道,启开墓门,于神龙二年五月将武则天合葬入乾陵玄宫。至此以后,乾陵作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一座一陵葬两帝的陵园立于梁山之上,而尘封的木门也再也没有向世人开启过。
...查看更多
武则天是怎样为高宗李治选择陵地的?如何选择皇陵地址,是对帝王执政能力的一个具体考验。
武则天为高宗李治选择乾陵作为归息之地,不但能传递出她操盘天下时忠于先皇的政治姿态,而且是她和李治情感发展的必然。
683年12月,李治走到生命的终点时候,最关心的就是身后大事。透过《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我们看到李治遗诏时提出了这样几个要求:
一是“七日而殡”,
二是“皇太子即位于柩前”,
三是“陵园制度,务从节俭”,
四是“军国大事如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或兼取天后进止”。
在李治的遗言里,最为重要而且要影响大唐气候的恰好是第四条,这一条成为武则天日后指点江山的基本依据。
12月4日,李治驾崩洛阳。10日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即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仅两个月时间,中宗李显以扶持后族势力的方式给母后武则天的执政道路设置障碍。思忖之后,武则天决定快刀斩乱麻。
684年2月,武则天废黜李显,立小儿子李旦为皇帝。性格懦弱的李旦,注定是一个傀儡皇帝。
这时,操盘大唐江山的武则天面临两大考验。
首先是如何稳定政局?江山近乎易主,武则天做出一系列重大人事调整,朝廷局势趋于稳定。
而到底把高宗埋葬在哪里?成为考验武则天执政能力的另外一个问题。因为李治临终前有过交待:“天地神祗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旧唐书高祖本纪》)。
顺势把高宗埋葬在洛阳,的确可以节约国力民力。而让高宗归息关中,既可表达对李治的情意,又能做出安抚李唐的姿态。
该怎么办?权衡的砝码向情感和政治姿态的一方加重:武则天决定在长安附近修建高宗葬地。
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乾陵——主陵
武后的决定刚一做出后,胸藏锦绣的陈子昂就递上一封谏书。以关中旱灾严重为由,陈子昂提出“灵驾西行不便”,认为“景山(位于今天河南偃师)崇丽,秀冠群峰,北对嵩(山)邙(山),西望汝海(汝河),居祝融之故地,连太昊之遗墟,帝王图迹,纵横左右,园陵之美,复何加焉”。进而,为人耿直的陈子昂列举在关中营陵的诸种弊端,质问武后。谏书语言犀利,很不留情面。
陈子昂意想不到的是,看了他火辣激烈,甚至有指手画脚味道的谏书,武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在金华殿隆重地召见了他,态度温和地赞赏了他的文辞,而且下令让他任官麟台正字。
...查看更多
揭秘乾陵玄机: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留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依照唐太宗“因山为陵”的葬制,乾陵建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千米的梁山上。梁山共有三峰,北峰最高,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乾陵就在北峰之上。关于乾陵的选址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唐高宗登基后不久,就派长孙无忌和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二人同时看中了梁山的风水。梁山主峰直插天际,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歧山相连。乌、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梁山可以说是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但是此种说法却被袁天罡所驳。袁天罡认为,梁山表明上看来是一处风水宝地,但是却有很多不足。大唐龙脉从昆仑山分出一支过黄河,入关中,以歧山为首向东蔓延至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尧山。唐太宗皇帝已葬入九嵕山,为龙首,唐高宗就不能葬入龙首之前。另外,梁山是周代龙脉之尾,尾气必衰,葬于此,恐李唐江山不保。而且梁山北峰居高,前后两峰似女乳状,恐怕阴气过重,女人掌权。
高宗听了袁天罡一番宏论后,不知该如何定夺。此事却被武则天知道了。武则天小时候曾听父亲说过,她将来能做皇帝,于是,她便建议高宗认同李淳风的说法。高宗就应允了,第二天便传出圣旨,定梁山为陵址。
后世的堪舆家们也普遍认为梁山有利于女主,这也难怪武则天死在洛阳,却要迁入陕西乾陵与高宗合葬,把梁山定为自己百年之后的“万寿疆域”。
关于乾陵的定名,群臣一时争论不休。有人说太宗陵名曰昭陵,高宗陵寝应为承陵,以承接太宗恩泽。后来长孙无忌却奏曰:“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为阳,为天,为帝。梁山既为陛下万年寿域的天堂帝都,乾坤相合,陛下将为永世帝王。依臣之见,就定名为乾陵吧!”高宗听了以后很高兴,就定名为乾陵。《周易》中有乾为阳、坤为阴,乾为男、坤为女之说,梁山阴气弥漫,有乾必有坤,看来“女主天下”是命中注定了。
乾陵墓依山而建,经过三百多个日夜紧张施工,一直到公元684年八月,主要工程才竣工。高宗入葬后,乾陵营建工程依然继续。
陵园建造仿照唐都长安城格局,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如同一个地下版长安皇宫。
在乾陵墓前立有两块高大雄浑的石碑,西面是“述圣记碑”,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功绩,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写,现今个别字的金迹尚在。根据乾陵建筑对称布局的特点,与“述圣记碑”东西相对的就是“无字碑”。无字碑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吨。碑身雕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左右两侧各四条。碑身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两侧各线刻高4.12米的“升龙图”。碑座阳面线刻“狮马图”,长2.14米,宽0.66米。无字碑显然是在高宗去世时由武则天同时主持竖立的,应该是武则天预先为自己准备的“功德碑”。不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块功德碑上竟然空无一字。人们对此议论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说功高德大无须说,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说,三是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四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五是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用说。这五种说法都有可能,至今无定论。
乾陵的巨大魅力不光在于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更重要的,乾陵是考古学家公认的没有遭到盗墓贼光顾的帝陵。武则天传奇一生,她死后的陵寝也一样充满了谜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乾陵是一座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长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约85公里处。该陵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