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之
一,涉及许多疾病,临床常见有肝阳虚、肾阳虚、脾阳虚、肺阳虚、心阳虚,不同脏器的阳虚,症状不同,使用的药物也有所不同,患者需要就医后,由中医师进行诊治后,才能了解个人情况,进行用药治疗。
1、肝阳虚:指肝阳不足、肝虚寒,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还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
治疗上可以用柏子仁汤,可以起到温阳散寒,并以甘味、酸味药缓肝急、补肝体;来复汤,可以益气补肝虚;乌梅丸可以泄郁火,缓解肝阳虚的症状;
2、肾阳虚:是指肾阳不足,会导致畏寒、精神不振、性欲下降、不孕不育、头晕目眩等症状。
中医治疗以治宜温补肾阳为主,常用药物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四神丸等;
3、脾阳虚:是指脾阳亏虚,患者容易出现腹部胀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小便不利,女性可能会表现为白带量稀少等症状。
中药治疗以温阳健脾为主,临床常用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等缓解症状;
4、肺阳虚:是指肺阳不足导致的肺气虚。
典型表现为怕冷、四肢发凉、流鼻涕等症状,患者更容易感冒。
中医临床治疗以温肺振阳为主,常用药物有甘草干姜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小青龙汤等;
5、心阳虚:指心阳气不足,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以及心前区憋闷感,并且可在活动后加重。
中医临床治疗心阳虚常用药物有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要目的在于温补心阳。
但需注意,在使用上述药物时,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不同证型使用,切勿自行服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通常临床上治疗效果以及疾病痊愈速度,会受到病情、个人体质以及用药时间长短的影响,因此还是需要遵医嘱服用一段时间才能起到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