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作者:陈与义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竞安归。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却自违。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霑衣。 赏读此诗时,先看题目“元日”。元日指正月初一春节。可联系《元日》中最有代表性的王安石的诗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此节日一般人的心境即可知。再看此诗首联“五年元日”,便有点题之意。尾联“汀草岸花”写出元日景象。结合注释一,诗人作此诗是在湖湘避难期间。湖湘之地偏南,气候温和,元日已是草木生发,众花开放。植物似乎“知节序”,在元日按时呈现生机。而诗人呢?在此万物复苏的元日,仍然是“一身千恨”。“千”指恨之多,“一”指身之孤,二者关联,暗指诗人孤身承受繁恨之久。有多久?为什么而恨?首联上句已揭示。此恨长达“五年”,因“流离”而恨。建炎元年宋室南渡至今恰好五年。首联“流离”即指南渡之事,对应注释一“避难”。由此可知,诗人一恨家国沦亡,二恨自身颠沛流离,三恨孤独飘零,四恨人世无常(由注释四给出)。元日作为重要传统节日,自然有各种风俗,但今年因为在楚地避难,诗人感觉风俗习惯处处和中原不同。“事事非”,一指政治局势,二指诗人生活,三指诗人内心感受。饮屠苏酒是元日风俗之一,大年初一全家合饮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然而诗人今年饮屠苏酒时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年老。此为“事事非”之一,也体现出诗人五恨年华已逝。颔联下句感叹乘坐小船最终能回到哪里去?抒发漂泊流离之感,无处安身之恨。此为“事事非”之二。颈联诗人先感叹全家流离湖湘毫无办法,此为“事事非”之三。自己想要学道家摒弃杂念获得心安却只能事与愿违,此为“事事非”之四。上句写流离之恨,下句写安心之难,突出恨之深之重之不易排遣。总而言之,此诗紧紧围绕“恨”“事事非”,融家国沦亡之恨、颠沛流离之恨、孤独飘零之恨、无处安身之恨、人世无常之恨、年华已逝之恨、安心不得之恨于一炉,体现宋室南渡之后,动荡的政局和社会环境在诗人心理上的深刻投影。